2010-09-10

彭定康﹕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8月是歐洲傳統的度假時節,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討論國家大事。

我通常會和家人在法國西南部的古老農莊大屋度過這個假期。那是最富有鄉村氣息的地方,這篇文章就是在菜園的葡萄架下寫的。在這個小村子裏有一個小農莊,幾座度假別墅,一個世紀前,這是個有50位居民的社區,如今只有兩個常住人口——農夫和他的母親——其他都是前來度假的人。
近幾十年法國的進步,引發了人們從鄉村遷往城市。「怎麼回事?」一個當地農夫一年前問我,「我們這些當地人都想離開這裏,你們這些北方的城市人卻想買下我們的屋子搬進來?」我想這大概是北邊歐洲城市中產階級的夢想——白天曬曬太陽,晚上清靜入夢。

即便是我們買下這個農場的15年間,進步的發展也留下了烙印。從前村內每種商店都有一兩家——肉店、麵包店、五金店,如今,超級市場已把這些小本生意趕出市場。我想是因為超市提供了更多選擇,價格也更便宜。在當地農村已看不到什麼商業活動了。

另一個進步的烙印是寬頻網絡的出現。這讓我能像在倫敦家中那樣使用手提電腦,衛星則提供了全世界的新聞頻道。我往常都習慣在假期中把國家大事拋諸腦後,把高科技產品丟在一邊,如今我卻必須隨時待命。

小規模獨特法國商業

被壓得喘不過氣

有了電視,我們可以見證世界其他地方的進步。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特大洪水或許不是氣候變化造成的,但有證據證明氣候變化程度似乎有所增。我們都知道如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個世紀之前多了17倍,這是我們為繁榮付出的代價,而最窮的那些人將承受最多的後果。
我們還可以通過電視看到美國海岸特大原油泄漏事故的最後封堵階段,但這場環境災難是否能說服美國人認真思考自身過度的能源消耗?是否會令他們減少對汽車和空調的熱愛?我深表懷疑。
用一種可持續的方式來定義進步,是很難的事情。不管那些反全球化的言論說得多麼動聽,這裏的
麥當勞是全歐洲最受歡迎的。

法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也成績斐然,但在國內,那些小規模而且獨特的法國商業——奶酪生產商、法式蛋糕店或法國餐廳——卻被高稅率和社會福利支出壓得喘不過氣,另一邊,那些銷售「亞洲製造」的超級市場卻生意興隆。

讓所謂的進步

要付出更大代價

那麼,我們應如何在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之時,又能保存熟悉的事物,並維護社區的獨特性?我們如何能讓市場和技術為我們服務,而不是反過來受制於這些東西?

一個局部解方案就是,讓那些所謂的進步要付出更大代價(put a price on what we call progress)。比如說,那些城外的購物中心究竟讓我們付出了多少交通和綠化消失的成本?我們如何確保科技能滿足窮人的需要,而不是進一步拉大我這些擁有手提電腦和黑莓手機的西方人,跟印度與中國窮人之間的鴻溝?

最要緊的是,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意去計算能源(尤其是碳)消耗的真正成本?拒絕這樣做,後果將由他們來承擔——亞洲和中國的洪水受害者、俄羅斯和非洲遭受旱災的農民,以及我們的子孫,比如我那5個孫子孫女。今天的「進步」將給他們留下什麼樣的遺產?我們總是認為老一輩總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當今世界,這還是真的嗎?

作者是英國最後一任駐香港總督、前歐盟對外關係專員,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