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9

叫我如何美化你?

有本港讀者看了我 3月 13日見報的文章後寫信給我上歷史課,教我認識真正的日本人。並強調自己絕非憤青。我知道歷史書上的日本人是日本人,但今天在巨大災難中仍克己、自律,發揮守望相助精神的,也是日本人。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個體,每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都必須為自己做過的事承擔責任,也只需為自己做過的事承擔責任。若你的祖宗曾經易子而食,那是否代表你是食子求存的嗜血狂徒?如果說,一個政府曾派兵侵略鄰國,意味着這個國家的平民都不是善男信女都死不足惜。那麼照此邏輯推理,一個政府曾派兵殺戮自己的平民,又該得出甚麼結論?

一個憤青寫這樣的信給我,我不難過。但一個生活在香港的人寫這樣的信給我,真正令我唏噓。人心,可以是世上最溫暖明亮遼闊壯麗的地方,也可以是世上最冰冷陰暗狹隘醜陋的地方,端視個人選擇。

有讀者抱怨媒體過份美化日本人,我理解這種民族情意結。身為中國人、香港人,我也很希望能美化一下自己的民族。可是做不到啊!看看香港人在做甚麼?搶奶粉、大米、化妝品。 311至今,除李連杰的壹基金捐出 100萬之外,沒有一個機構、組織、政黨「認頭」捐款活動,藝員沒有賑災義演,學校沒有把捐款信派給學生……當年汶川地震,我們特府可是動用了公帑的!原因是甚麼?明眼人心知肚明。這樣一個連做善事都計較回報與着數的民族,叫我如何美化你?


(高慧然)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2011-03-15

日本研究

這幾天,全世界都談論日本,為這個優雅的國家打氣。因為日本在太陽初昇之處,文明世界的最前線,日本之崩壞,是人類文明的損失。

然而天生萬物,成住壞空,劫毀是人世間的大力。日本人在地震中秩序肅然,於悲哀尤有含蓄的歛寄,失去親人,並無亞洲農業社會那種殺豬般的嚎哭,尤見日本生死觀之美。

日本人慣見地震,社會的應變能力高強。平時賞櫻花之淒美,觀楓葉之愴紅,日本人早在明淨地看取宿命中劫數之將至,中國的歐陽修論五代的興亡:「嗚乎,雖曰人事,亦豈非天意哉。」日本人是最悟得天意的民族,因此心胸境界之空大,無以倫比。

由是之故,日本人以陰柔視人生。中國的書法雄厚,雖以行草見長,到得日本,毛筆字總有一股柔軟之氣。今日的日本人鋼筆書寫,字體總一板一眼的玲瓏方正,絕不苟且,其柔軟中有剛直的操守原則。

凡事追求認真,於日本認識不深的,即不無眼紅之意,因為日本人的嚴謹,他做不到。法裔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觀察日本人的飲食擺設、和服裝飾、能劇臉譜,訝於日本人之重於「呈現」( Presentation),大小一個個漆盒子列好,套套裏有框框,框框裏又有匣匣,日本的裝飾本身,即一塊小豆糕,即成一門精緻的藝術,其內容之塵小,與包裝不成比例。

不明其中底蘊,即指日本人偏重奢麗的形式,而內容往往是空無。但仙台大地震日本人面臨災變的澹泊寧靜,亦無非此一形式精緻之延長。即使在生死之間,也要維護佛家講的觀自在之美。日本人於形式之華麗和嚴謹,在這個骨節眼上,昇華成品格與精神,這哪裏是形式?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日本人反過來應用,空無就是最豐富的內容。

東方文化的精髓,由深得靜美之道的日本來代表,實是相彰得宜。

日本人知道他在世界的文化地位,向亞洲的鄰國,購物飲食,只知卡拉 OK的氾濫, AV色情的瘋狂,日本不屑以平等視之,但表面仍持之以禮。

深得春秋戰國寬和而兵詐之道,這一點尤為令人欽敬。

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當世,日本文化居良幣之首。這個國家不幸逢難,意義是不一般的,在舉世的愚庸、茍且、粗糙裏,凡精緻而嚴謹的,都應受鼓勵,日本的地震,是普世之痛。


(陶傑)

2011-03-14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在 2003年至 2007年被借調到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做研究工作,可以說是中國官方的智囊。 2007年至 2008年強世功在北京的《讀書》雜誌發表了十三篇名為「香江邊上的思考」的文章,後略經整理成為《中國香港》一書,分別在香港和北京出版(以下統稱上述文本為「香江文章」)。

「香江文章」引用不少歷史實證與文獻材料,以系列論文的形式,建構了看似詳盡、嚴謹、圓融的宏大敘事,也借用了抒情修辭來釋放真誠感與善意感。我認為這批「香江文章」的重要性在於它除了對中國官方的香港論述提供理論的根據和註解,有成為中共治港班子的參考讀本的可能外,還提出了一些值得香港書寫者商榷的問題意識。

有趣的是「香江文章」文本的內部矛盾同時也提供了對它批評的資源。我認為「香江文章」的內部矛盾源自它試圖包涵多套難以調和的思路:一、解說中國官方的香港政策(這或許是強世功寫這系列文章的官方任務);二、強世功個人對中共建政的前三十年的相對肯定及對改革開放年代的批評;三、強調毛澤東的偉大光榮正確,同樣鄧小平也偉大光榮正確;四、展現當前中國黨政體制的正當性與優越性;五、說明中共政權是繼承中國傳統,而中國傳統就是王朝帝國和儒家,而儒家是指「捍衞使自身文明性格得以展現出來的政治實體的正當性」的政治儒家(不是指港臺新儒家那種儒家);六、借特區的存在開拓一套有異於中國官方主權論述的中國天朝主義論述。
中國天朝主義(簡稱天朝主義或國朝主義)是我提出的一個標識,是對現下某一種政治意識形態的概稱。現在很有一些以華文寫作的學者認為:一、中國不是現代(西方)意義的民族國家或帝國;二、當代中國黨國體制是強世功下文說的「傳統中國政治遺產」的繼承者;三、大清帝國是傳統中國天朝式政治視野的極致表現,也是今後

中國政治想像的模版。我將這樣一套話語稱為中國天朝主義。
若與「北京共識」及「中國模式」的提法相比較的話,以對中國現狀特別是經濟制度方面的描述能力而言,天朝主義遜於「北京共識」及「中國模式」,但在政治上作為規範性、建構性的引導意識形態則似不比後兩者弱,而且有著比後兩者更強的傳統文化內涵,地緣政治衝擊,及「大歷史」或「長歷史」意義的企圖心。
強世功的「香江文章」,讓我們可以一窺中國天朝主義的部份面貌。我將不厭其煩的引用強世功的原文,因為對強世功來說天朝主義與香港特區一國兩制在理念上的關係是直接的。這關係到香港的命運。
本文的有關討論帶有雷蒙.阿隆式及以賽亞.柏林式從對手理論中學習的意味。

在此先要清理「香江文章」的幾個較小的問題。

一、強世功似乎並不熟悉 49年後香港的社會歷史與民間心理,所以有些論說似是而非。例如他說:
「近代以來,香港雖然割讓給英國,可香港人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尤其新中國剛剛成立時那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使得香港人的愛國主義高漲,並在『反對殖民主義』的愛國旗幟下參與、支持或同情香港左派發起的抗議行動」。
這段寫得太「搗漿糊」了,都不知道從何說起對在哪裏錯在哪裏。但肯定的是很多港人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時逃來香港的,不可能都是新中國和香港左派的支持者。(例證之一:到 80年代香港的大多數主流日報還都使用中華民國年號。)
類似「搗漿糊」論說,再舉兩例:
強世功說:「香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淪為『難民社會』時,左派自發組織內地同胞團結自救,共度難關,成為當時香港社會的道德楷模」。
內地大躍進三年人為災害後,大陸難民逃離共產中國,香港連一般老百姓都會去邊界接濟這些「難胞」,反左情緒高揚。但同時六十年代香港經濟已到小康,怎麼都不能說是「淪為難民社會」?而且左派什麼時候成為過香港社會的道德楷模?
強世功又認為:「香港人如何看待一九六七年的反英抗議運動,如何看到七十年代的精神自覺,就變成撕裂香港人內心世界的痛苦傷疤」。

香港人內心何來痛苦傷疤?六七年「反英抗議運動」在給北京叫停後,大概只對本地左派的追隨者造成內心傷疤,因為給北京犧牲了。對當時絕大部份港人的內心來說,那只是一場響應大陸文革和模仿紅衞兵式的暴動,並沒有撕裂香港人內心。

二、「香江文章」對一些特定話語的引用缺乏節制。例如在一篇談到香港大學的文章裏,多次說港大培養「小英國人」,如「正是通過香港大學的培養與教育,使得香港本地華人能夠接受英國人的思維習慣和價值觀,成為地地道道的『小英國人』」。「創辦港大可以培養一批接受英國思想文化的『小英國人』,也就是買辦階層」。「……間接統治,其要旨就是培養英式的地方精英(『小英國人』)」。
港大的毛派學生在七十年代初是也曾很意氣風發的罵過港大培養「小英國人」,但學者的嚴肅文章似不宜將某一特定族群謾罵式的話語作為一個社會的普遍現實去套用。
另外,在「去殖民」這個學理問題上,強世功的理解很直接,去殖民就是改宗認同中國:「在香港未完成『去殖民化』之前,或者說香港的國家認同沒有確立之前,香港政制發展不可避免地會陷入國家建構的難題中」。這樣的以去殖民等同「再國族化」的思路,與香港主要的後殖民論述(如羅永生反對從殖民時期對回歸後政經精英的共謀結構及周蕾強調香港主體)的去殖民理解相去甚遠,甚至是完全牴觸的。
強世功說:「不少香港精英內心其實認同英國這個『國』,或美國這個『國』,而不是中國這個『國』」。
在這裏強世功對香港精英心理的描述是想當然的。如果說大部份香港精英有什麼內心認同的話,那是認同香港這個地方,真沒幾個(不能說沒有)認同英「國」,而認同中國的精英也肯定多於認同美「國」(除非是居港美國人)。注意,這裏強世功是特意強調對「國」的認同,不是泛論文化偏好。
「香江文章」中有些句子的用詞,如「這是中華民族的主人心態與殖民地下的奴隸心態的針鋒相對」、「香港回歸以來,中央……初期不惜採取綏靖政策」,都不必要地帶著俯視的態度。

三、「香江文章」的一些推論,也似過於跳躍、過於想當然、牽強、武斷或過度解讀的:
「香港教育的本質是要徹底消除中文」。
「香港教育的殖民本質必然是壓制中文教學,推崇英文教育。中文教育與英文教育之間的衝突,反映了香港文化主導權或主權的歸屬問題」。
「不願意認同普通話及由此形成的漢語學界,而甘願在英語學界處於末流,正是香港在思想文化方面,最終會在經濟方面被邊緣化的根源」。

「香港精英階層……他們在自由、平等和民主這些文化價值上,認同香港屬於英美西方世界的一部份,而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因為他們(包括他們背後的西方世界)根本抹殺了中國革命對人類平等解放做出的巨大貢獻,不承認中國革命在全球範圍內對推進民主進程的巨大貢獻」。
「毛澤東對大陸與海島的思考固然有現代地域政治的考慮,但更多的是延續了中國古典政治哲學中關於『不變』與『權變』、『仁』與『智』的思考……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思考首先關注的是『不變』的要素,這就是對全世界和全人類的根本關懷,其核心思想依然是『仁』,是共產主義下人人自由平等的至善之境」。
現在我將詳細羅列一下「香江文章」如何試圖包涵多套難以調和的思路以拼貼成一套內部充滿矛盾的論述。
首先我要說,「香江文章」對我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它將一些官方政策及官方邏輯白紙黑字的寫了出來,讓我確定的看到中共治港班子如何理解特區一國兩制。

例如這段說明中央為什麼要支持香港資本家,就值得引用得長一點:
「在中央的決策思維中,所謂『繁榮』就是要確保『兩制』下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而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就是要保證資本家的利益;『穩定』就是理順香港內部的政治關係,理順中央與香港的政治關係,前者要照顧工商界的政治利益,後者要確保國家主權和愛國者治港。經濟『繁榮』是政治穩定的前提,政治『穩定』是經濟繁榮的保證。因此,在中央『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政治責任中,香港工商界無論在繁榮問題還是在穩定問題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強世功又指出:「行政長官就成為鞏固中央與特區關係最重要的紐帶,中央不得不牢牢把握住對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任命權,而且確保特區的行政主導權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然而,強世功卻透露回歸後中央對港人的愛國定義的改變:「在『愛國』問題上,他們(香港精英)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之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呢?」
從以上幾段引句不難看出,強世功要強調的是:治港者必須是愛國者,而且與回歸前不一樣,愛國現在的定義是愛政治實體。

但是這跟鄧小平公開說的愛國定義不無出入。鄧小平說:「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

「香江文章」也印證了中共香港政策──「維持現狀、長期打算、充份利用」──的現實主義性質及統一戰線論述難免的遮蔽性。
強世功說:「在香港政策上,毛澤東是政策制定者,周恩來則是執行者,而廖承志作為周恩來最得力的助手直接負責香港」。「首先,把香港留在英國人的手中,是為了在政治上分化英美勢力……」。「其次,把香港留在英國人手中,可以利用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開展僑務工作……」。「最後,就是香港在經濟上對內地發展的價值」。

通常一般論者也認為中共的香港一國兩制安排,是採用了現實主義或功利主義的政策。在這樣的現實的考量下,主權、民族或階級的原則都暫且放下。
強世功承認說:「中國共產黨要求支持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這在正統馬克思主義和民族主義理論看來似乎顯得離經叛道」。
他接著強調說:「然而正是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共產黨理論中最核心的要素不是階級,也不是民族,而是『國家』和『天下』這樣的概念」。
強世功直接承認中共的核心要素不是階級與民族,照這個說法,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也不是反資反殖反帝(不知道老共產黨人看到有什麼感想)。
強世功更強調說一國兩制的設計「並非基於對現實的權宜考慮」、「是中央的長期國策」,並說:「『一國兩制』實際上就是建立在儒家『封建』傳統之上的政治思考」。
這幾句話怎麼解釋?強世功到底想要建構怎樣的大論述呢?且聽下回分解。

周有光:「毛澤東思想」 毛選裏被刪除了的語錄

第一:教育與知識(原錄 13條)
1、知識越多越反動。
3、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裏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
4、農業大學辦在城裏不是見鬼嗎?農業大學要統統搬到鄉下去。
9、去搞階級鬥爭,那是大學,可以學到許多東西。什麼北大、人大!還是那個大學好!我就是綠林大學的,在那裏學了點東西。

第二:對蘇關係(原錄 4條)
2、慶祝斯大林同志六十歲生日,這不是一件應景的事情。慶祝斯大林,這就是說,擁護他,擁護他的事業,擁護社會主義的勝利,擁護他給人類指示的方向。
3、斯大林是我們最偉大的慈父與導師。
4、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

第三:階級鬥爭與戰爭(原錄 20條)
1、以階級鬥爭為綱,綱舉目張。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3、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一句話:造反有理。
4、無產階級大革命還要進行多次。
8、我們殺了七十多萬人,東歐沒有大張旗鼓地殺人。革命嘛,階級鬥爭不搞徹底怎麼行?
9、鎮壓反革命,殺一百萬,極有必要。
10、我才不怕打,一聽打仗我就高興。
12、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要大捕大殺幾批。
16、這樣的一場世界大戰(核戰),中國可能會死掉四億人口。但是中國用三分之二人口的犧牲,卻換來一個大同的世界,還是值得的。死掉四億人,還剩兩億人,用不了多少年,中國就又可以恢復到六億人口了。
19、為了世界革命的勝利,我們準備犧牲三億中國人。

第四:抗日戰爭(原錄 8條)
1、一些同志認為,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便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中有國:蔣、日、我,三國志。
2、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國民黨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綫的命令,要以各種借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喪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
3、有的人認為我們應該多抗日,才愛國,但那愛的是蔣介石的國,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祖國是全世界共產黨人共同的祖國即蘇維埃(蘇聯),我們共產黨人的方針是;要讓日本軍隊多佔地,形成蔣、日、我,三國志,這樣的形勢對我們才有利。最糟糕的情況不過是日本人佔領全中國,到時候我也還可以借助蘇聯的力量打回來嘛!
4、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方針。
5、我曾經跟日本朋友談過。他們說,很對不起,日本皇軍侵略了中國。我說,不!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就不能團結起來對付蔣介石,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所以,日本皇軍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好教員,也可以說是大恩人,大救星。
8、 1972年,中日建交的時候,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向毛道歉:「啊,對不起啊,我們發動了侵略戰爭,使中國受到很大的傷害。」毛說:不是對不起啊,你們有功啊,為啥有功呢?因為你們要不是發動侵華戰爭的話,我們共產黨怎麼能夠強大?我們怎麼能奪取政權?怎麼能夠把蔣介石打敗呀?我們如何感謝你們?我們不要你們戰爭賠償!

第五:大躍進(原錄 16條)
2、要考慮取消薪水,恢復供給制。
4、糧食多了怎麼辦?國家不要,誰也不要,農業社員們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噸也行嘛!
7、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就是共產主義。
8、趕超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兩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
9、為五年接近美國,七年超過美國這個目標而奮鬥吧!
11、民法和刑法那一類法律都不需要了。民法刑法那樣多條誰記得了?一搞大躍進,就沒時間犯法了。
第六:屁股與屁話(原錄 7條)
7、有人說窮是壞事,我看窮是好事。越窮越要革命。人人都富裕的時代是不堪設想的。
《觀察》二○一一年一月二日



(周有光)

健吾﹕2011關東大地震的教訓

我沒有意圖說日本是一個很先進文明的國家,從而反襯亞洲強國對災難的應對,但從主流傳媒、網上媒體以及Twitter(推特)看到的「文明表現」,真令人動容。


日本的確很腐敗。菅直人內閣的支持率直插至兩成以下,經濟發展沒有起色,國民的生活沒有希望,的確是事實。地震發生的那天,上午的時候日本國會仍然在膠狀態,執政黨在野黨在「財政預算案」政策中吵得火紅火綠。下午,地震發生後,所有人官員即時換上工作服外衣,首相菅直人出來說話,簡單直接:「現在發生地震。」內閣官房長官宣布要疏散核能發電廠3公里內的市民,簡單而直接,記者知道這時候,你質問「有沒有人犯錯」、「有沒有人需要問責下台」也沒有意思。長官說了,傳媒就傳話。不是因為他們只是應聲蟲,是大家都知道在這個時候,市民需要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


「文明表現」 令人動容


及後,就到民間的即時回應:Google開始提供避難地圖、尋人與報平安的網頁,NTT開放所有受影響地區的公眾電話給市民免費使用,各大通訊機構包括NTT、KDDI au、SoftBank都提供報平安與災情的留言版。大量電器店Bic Camera提供免費手機充電服務和免費派發手機電池,無線網絡供應商Fon提供免費Wi-Fi,還有各大小避難場所的三得利(Suntory)自動販賣機即時提供免費的飲料。


推特那邊的即時報道,以至各名人都表現令人敬佩:


.演員松田優作的前妻松田美由紀到超級市場買東西,見到貨架上仍有食物,只是人比較多,但民眾表現也十分冷靜,沒有出現搶掠食物的電視畫面。她即時在網上發起籌款運動,所有行政手續費將由該籌款機構負擔(http://justgiving.jp/c/1515);


.棒球選手Darvish即時發放有需要資訊,提醒各人避難時要注意的事情,如千葉縣的民眾有需要可以帶雨傘上街(因為石油廠火災有機會產生毒雨,雖然及後石油公司澄清因為燃燒的都是輕石油氣,應對人體無害),阪神大地震後會屢次出現風化案件,女性不要單獨行動等等;


.男演員城田優在Twitter為說西班牙語的朋友尋找友人,報平安,並提醒各位有iPhone而又害怕餘震的市民可以下載一個叫Yurekuru的手機應用程式,設定好身處的地區和把「通知信息」的設定調至四級以上的餘震就發簡訊,在餘震到達時,就可以發簡訊提醒,及早避難;


.《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發Tweet提醒市民保暖,記得要包裹好頭部,尤其是耳朵和肩膊背部等部位。而且要多作拉筋和放鬆肌肉的運動;


.宇多田光提醒外國人可以把收音機調到NHK的963,那頻道有7種外國語言的新聞廣播。NHK教育台也有日語、英語、華語、韓語5種語言的地震災情和海嘯警告;


.Softbank主席孫正義宣布國內所有SMS免費直至另行通告;


.由於全國電力供應緊張關係,日本的時裝雜誌《ELLE》的官方推特勸喻沒有受災情影響的地方所有時裝店、高級品牌店等等考慮縮短營業時間,以節省電力給予有需要地方的醫院及避難設施使用;


.成田附近的高爾夫球場的浴室免費開放,以供不可回家的市民使用;


.網絡電視台U stream和Niconico即時提供免費全國電視轉播。各大電視台只要拍到有災民在建築物上求救,在天台揮動白色單及SOS字樣,主播們會即時認出地點,提供資料予政府部門提供救助;


.廣告人赤井重里提醒日本人:「(現在)驚慌、吵鬧,只會令事情更差。會擔心或不安,我明白,但如果不是那麼危險的人,為了正在『危險地區』的人,請繼續普通地生活吧。不要散佈焦急情緒,因為,這樣有時會令人作錯誤判斷。」


日本人的質素,足以令鄰近國家,甚至美國人感到羞恥。


沒爭先恐後 沉 冷靜


微博上的報道,指日本人避難的時候,男的為女的提東西,到達的時候避難場地沒有爭先恐後,不慌不忙。沉,冷靜。工作人員為避難者提供毛氈、熱飲、餅乾。走到街上,日本人相互詢問有沒有受傷。男的負責拉線,聽收音機廣播。沒有人抽煙,地上沒有垃圾。另一個在日本工作的中國人發微博報平安,她說,避難地點,是學校,是政府機構建築。竟然有1000張毛氈。為什麼日本人會隨時準備1000張毛氈以供需要時使用?她的公司在她入職的時候,提供了一個布袋。說那布袋一定要放在她的辦公桌下。內裏有安全帽、樽裝食水、乾糧。還有她的名字的名牌,出生年月日以至血型。這天,她就緊抱這個「地震救援包」了。她說:「一個長期準備自己會死的民族,應如何應對?」友人在facebook也報平安,說羽田機場一切正常:「真的不太差。東京狀很under control(受控),餘震很多,但早點去機場也是可以坐飛機。機場運作正常,秩序良好,沒有吵鬧,一切正常。人是多了一點,像日本的黃金周,沒有年末假期時那麼多人。」地鐵JR鐵路全線停駛,很多人回不了家,沒有人捉JR的職員喝罵,說「為什麼阻住佢地返屋企」。要回家,有人徒步回家,有人就等巴士。澀谷站至少集結了1000人等待巴士回家,但大家都很平靜。巴士來了,沒有爭先上車的畫面。


有序冷靜高度的組織力


黃金72小時內,美國、韓國的救助隊即時出動,一天之內到達羽田機場。醫療隊伍的志願組織(NGO)自發組織180個醫療小隊趕往災場,連同10萬名自衛隊隊員(地震後發生兩小時就出動2萬,之後媒體說情不太樂觀,就加碼至5萬,直至星期日就出動10萬人)出動救援。食水、食物的分配的確有點緊張,而且哪家避難中心的人流分配(即是哪個地方太多人避難,哪個地方比較疏落)雖然沒有即時發布資訊,但至少一切也是也在控制範圍。


震後,日本體現的有序、冷靜和高度的組織力。NHK作為真正的公共電視台,NHK在國家重大危機時刻成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維繫了國民的精神和秩序。政府的發言到位,適當,簡潔,盡量不散播不安情緒。


這些都是不會日語的人很難明白的畫面和場景。


去學校避難 但在中國……


在網上,不少中國人都在感嘆很多事情。如東方衛視一直直播日本地震災情。「有網民」當然會質問「為什麼不用同樣大篇幅直播雲南地震」。傳媒人的回應如下:「(我們都想)都關注,也更想播國內地震,但,國內不是你想播,想播就能播。原因你懂。東方衛視在各種夾縫裏首發直擊,已屬不易。對於大多數沒有衛星電視和很少上網的觀眾來說,了解地震,今天的東方衛視是最好的選擇。」


我很想關心雲南,但我沒有資訊。日本的地震對策常識,對中國也沒有用。比方說,日本的國民在地震發生後,會去學校和政府機構避難,但在中國,這就不通用,有太多「敏感詞」了。中國也不容許NGO幫忙,日本的救助隊上次到達四川後被阻止救災,募款之後會去哪兒我也會擔心。


下一次,如果有下次……


至於網上的什麼熱烈慶賀震散小日本這些廢物說的廢話,我也不覺得是什麼了。


因為,我看見亞洲區有這麼一個文明國家,去告訴全世界(包括好像很文明的美國),人,其實也不是太壞。


如果面對人家的天災,旁觀別人的痛苦,香港人真的是要「上一課」,我想我們要學習的,不是愛自己,不是珍惜眼前人,而是從容面對世事無常:有,沒有;得到,得不到。


萬一天災來了,6000幾億儲備,幾個單位,幾多股票,都不過是過眼雲煙。有錢又如何?地震後,不少地方信用卡都因為電話系統故障就沒有了。下一次,歐洲大雪,機場癱瘓,表現更鎮靜沉,不那麼慌亂。家長不要越洋長途電話指教孩子如何騙航空公司的職員家人去世而要死回家奔喪而且還要覺得自己好像做到一件很聰明的事回來在微博再Twitter曬幸福,不那麼丟人現眼。下一次地鐵因事故停駛,大家轉乘接駁巴士的時候不要人人葉問上身,前擠後擁,禮讓,冷靜,體諒一點去面對意外。下一次如果鄰近地區再有災難,我們的官員可以收起他們的個人情緒,不要說哀傷或表示痛心,而是告訴我們他們會做什麼。下一次,旁觀別人的災難時,不要只關心自己的口袋的錢會不會流走。下一次在繁忙時間由金鐘轉車到荃灣線,可以行入車廂一點點,只是一點點,對香港人而言,已是一件很好的事了。


佐保小姐,你一切安好嗎?

長命

每年新春時節,我人都不在香港,從來沒有向查先生或倪匡兄拜過年。之後的聚會,話題當然回到做過了些什麼。

過年前,倪匡兄的一位故交打電話來抱怨一番,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想不到在初三,人就走了。

這人女婿通知了倪匡兄,他聽了哈哈大笑:「那不是好嗎?」

「好什麼好?」對方差點反臉。

倪匡兄一本正經說:「你岳父整天哀聲嘆氣,早走好過遲走。」

倪匡兄已到口無遮欄的階段,不是一般人受得了,除了我們這群老友。

不過有時他講話,也會兜回來,像在街上遇到一個女記者,衝上去說要做一個訪問,給倪匡兄一口拒絕。

那女的快要生氣時,倪匡兄說:「我老婆不讓我給女記者做訪問的,怕我被勾引,尤其是一個美女。」
這時,那女的又被騙得笑嘻嘻。

席間,倪匡兄大魚大肉。張敏儀看到說:「你這麼吃,沒有糖尿病嗎?」

「糖尿病的病徵全有了。中國人叫為消渴症囉,我一直口乾,又不停上洗手間。」

「那還不趕緊看醫生?」張敏儀關心他。我知道倪匡兄最不喜歡排隊,他專找拍烏蠅的診所,找空閑的醫生。
他說:「看了,醫生檢查後,血糖正常。我說不可能吧?我所有糖尿病病徵全有。醫生懶洋洋回答:什麼病徵?患糖尿病的人愈來愈瘦,你愈來愈胖,叫什麼病徵?」

倪匡兄又口無遮欄:「有一天黃宇詩來找我,說很想念父親,可惜黃霑已不知道。我安慰她:不要緊,我會把你的話轉達給他,我也沒有多少年可活,很快就見到他的。」

我見過很多例子,越是把死掛在嘴邊的,越長命。


(蔡瀾)

2011-03-09

長壽的跡象最

美國《預防》雜誌在 09年 3月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列出多條長壽的跡象,但老番的話只能做參考。

1.愛喝茶,每天喝至少 5杯茶的人,他們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最低。(茶不是適合每個人,起碼不適合喝濃茶)

2.吃紫色食物,例如紫葡萄、藍莓和紅葡萄酒,由於含抗氧化劑,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預防老年癡呆症。(我們老中的黃芪是一切抗氧化植物之冠,其次是可可粉、番茄、西蘭花、燕麥、大蒜、菠菜、堅果、豆腐、紅糖)

3.一項針對 2,603名男女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天堅持步行 30分鐘左右的人,不管其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他們的長壽機率是那些每天步行少於 30分鐘的人的 4倍。(步行是一切運動中最有效的運動,比太極還有效,但不要少於 40分鐘)

4.腿部健壯。腿部肌肉力量差預示着步入老年後身體虛弱。腿部健壯尤其能預防髖骨骨折,由於髖骨骨折會引發各類併發症,多達 20%的患者會在一年內去世。(拉腿筋是一切運動中最重要的運動)

5.少喝碳酸飲料。每天喝一次以上可樂會使你患心臟病、糖尿病等病的風險加倍。

6.青少年時體重正常, 14歲時體重超重會增加成年時患 2型糖尿病的機率。

7.少吃紅肉及加工的肉類食品,例如熏肉和速食。

8.上過學校。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正規受教育時間超過 12年的人,比受教育時間相對較少的人壽命長 18個月。(中國的人瑞大部份生活在農村,一百多歲的老農婦會在清朝的時候念過 12年書?)(明天續)


(嚴浩)

惡作劇

特區立法會,因為議員「激進」,向特首司長什麼的不斷扔香蕉、苦瓜,特府氣不過,準備「反擊」。
如何「反擊」?原來是集體離場、杯葛出席立法會、叫警察來保護等,皆有氣無力的三腳貓措施。
殖民地的立法局,本來是高尚人士穿西裝說英語的貴族場所,不但議員去了洗手間必沖水,說話不喧嘩,衣飾皆跟從英國,男士深色西裝、領帶,女必深色裙,在殖民地時代,行政立法兩局,雖然大多數也是一幫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裏的星期五,但賣相華貴,形象優雅。

當然,那時的港督、布政司、財政司,白種人出任,所以連立法局也跟着高級。正如美國的 UA戲院線,由於座位舒適,音響 IT精良,小賣部的食品,必定跟隨美國總部手冊的指示,只准賣美式爆穀、哈根達斯雪糕,不准賣魚蛋、豬雜、煨魷魚、臭豆腐,價錢是貴許多,但第三世界青少年觀眾,喜歡美國的感覺,都乖乖的接受文明的洗禮。

英國人惡作劇,臨撤出香港,港督尤德,故意把立法局搬進本來的高等法院:古典羅馬建築,石柱、圓拱,形相莊嚴。英國人知道,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早晚會還原為劏雞殺鴨擺地攤叫賣的小農社會,他知道這個地方永遠出不了邱吉爾和艾登,卻故意給他一個羅馬的建築包裝,裏面不是喧嘩,就是中式八股,以示西方古典文明與遠東喧鬥野蠻的視覺對照。

這是人類學的一個很別緻的實驗,結果是羅馬式的百年立法會大樓,變成另一座中環環球大廈:外殼是「先進文化」。走進裏面一看,原來是個小馬尼拉。立法會怎樣抗擊刁暴的掟蕉扔苦瓜行為?這次英國白人,沒有先例留下來給你抄襲模仿了。

辦法要自創了,不是沒有。譬如在特首和議員座席之間,從天花板到地板,設一堵透明防彈玻璃。高官在這邊講話,擴音器播出去,議員向玻璃吐痰,特首就可以看着痰涎一朵一朵像潑墨一樣在厚玻璃上慢慢淌下來。
不用防彈玻璃,裝鐵絲網亦可,像動物園猴子籠,孔眼很小的那種。誰在籠裏,誰在籠外?阿 Q式自由選擇。議員可以把高官當猩猩看,官員也可以把自己當遊客,議員不管建制不建制,才是關在籠子裏一群撅着爛紅屁股的狒狒。

又或者省點成本,乾脆只准議員一概穿內衣褲進場開會,你不是着 T恤嗎?乾脆親民到底,一律胸圍、 T Back、孖煙囪發言,這樣就藏不了武器。高官則照樣西裝領帶,以示行政主導之尊卑。
有人會說不莊重。農村嘛。大糞都挑在田邊行走,有什麼莊重不莊重的,試一試,包你醫得好。

(陶傑)

馬後砲、為了減肥

問:「馬後砲」英文怎麼說?
答:英文有 It i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事後聰明十分容易)這句成語,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wise條下譯做「馬後砲」。又「先見之明」英文叫 foresight,從之而來的反義詞就叫 hindsight,即「後見之明」,也是「馬後砲」的意思,例如:( 1)"You went wrong when you agreed to the plan." "It is alway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你當時不該贊同這個計劃。」「放馬後砲,誰人不會。」)( 2) I have no use for your hindsight(我不要聽你的馬後砲)。

問: Teenagers often go to extreme and unreasonable lengths in a bid for losing weight(十來歲的男女,為了減肥,往往不惜一切,難以理喻)這一句,我的英文老師改為 in a bid to lose weight。兩個說法有什麼分別?又 in a bid和 in an attempt意思相同嗎?
答: Bid作名詞,本來指「出價」,但新聞界常用 bid字來指「(爭取某些事物的)努力」,和 attempt或 effort同義。這個意思的 bid在新聞標題裏尤其常見,例如:( 1) Democrats' Bid for Government Favour(民主黨向政府求寵)。( 2) Gaddafi's Desperate Bid to Remain in Power(卡達非拚命要保住政權)。
In a bid之後,可用 for帶出名詞,也可用 to帶出動詞。讀者示下那一句, for之後用動名詞( gerund) losing,文法可算沒有錯,但用 to帶出原形動詞( infinitive) lose,比用動名詞自然得多。他的英文老師取 to lose而不奪 for losing,應該就是這個道理。


(古德明)

2011-03-05

吳康民:從一個小故事看毛澤東

毛澤東去世已近35年,但對他有貶意的評論仍列為禁區。最近讀《走進毛澤東的最後歲月》一書,其中的一個小故事,讓人對毛澤東的“逆向思維”有深刻的認識。

這本書是根據一位在毛澤東身邊朝夕相處、與他度過最後歲月的女人孟錦雲口述,由內地女作家郭金榮執筆的。別以為這又是在香港出版的禁書,它不像多年前在海外出版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那樣,中南海列為高度查禁的書籍。這本是堂堂正正由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公開發售的一本信史。

這本書對毛澤東晚年的日常生活、精神面貌、思想狀態有細緻的描寫。其中不在意地透露了毛澤東的“逆向思維”,他常常喜歡從相反的方面去思考,離經叛道,標新立異。

兩個青年救美的故事

這裡要介紹的一個小故事,是在毛澤東去世前一年,即1975年8月,他忽然動起看電影的興趣,看了一齣香港鳳凰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越劇歌唱片《雲中落繡鞋》。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一個富有的員外的千金小姐不慎跌落後花園的枯井中,生命危在旦夕,員外貼出告示,誰能救出小姐,便把小姐許之為妻。有兩位青年同時應召,商量好一個下井,一個用吊繩在上面照應,救出小姐後,隨小姐的意願,想嫁給誰便嫁給誰。

於是一位用筐栓上繩子把另一位青年送到井下,逐個先救小姐,再讓青年上來。在井外負責放筐下井的青年,在救出小姐後,為了獨佔小姐,便狠心地不顧另一青年死活,並用大石堵死井口,便抱著小姐去領賞,成全婚姻美事。

在井下的青年叫天不應,加上井面蓋上石頭,只見黑茫茫的一片。但他卻手拿著小姐留下的一隻繡花鞋,是小姐被往上拉時丟下的。

已婚嫁的小姐一夜忽作一夢,天上飄下一隻繡花鞋,即是她在井下丟失的一隻。夢中醒來,這位夢中的青年卻出現在自己面前。

結局是由父親作主,趕走那位狡猾的青年,迎接這位死裡逃出的青年。

至於井底的青年如何能逃出的,當然好人有好報,是神仙救他的。

毛澤東認同奸猾者

看完電影,毛澤東問看電影的人們,“你們說說看,兩位救小姐的青年,哪個好些?”

眾口同聲的說,當然是在井底的青年好啦,孟錦雲更添上幾句:“還用說嗎?井上那個青年真夠壞的,他不僅貪人之功,據為己有,還陷害別人。”

毛澤東轉頭問另一位早期已在他身邊伺候他的張玉鳳,張說,“差不多,這是很明顯的道理,我不明白,您幹嗎要問這麼個問題﹖”

毛澤東說,“我和你們的看法不一樣,我覺得,還是那個井上的青年更好些。”

“為什麼?”眾口同聲的問。

毛澤東答道:“那個井下的青年對問題的考慮太簡單,他缺乏周密的思考,他應該想到井上的青年會使出這一招兒。還是那個井上的青年聰明噢﹗”

眾人還是不服氣,說井上的青年太奸猾,不老實。毛澤東答道:“老實,老實是無用的別名。”還說,小姐只有一個,他不害另一個,他能得到她嗎﹖

毛澤東的專權和霸氣

這就是毛澤東﹗早在青年時代,他曾寫過一首《詠蛙》的詩,其中有兩句:“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17歲的毛澤東,便已顯出他的霸氣。

孟錦雲的回憶說,毛澤東他“要發展,要改造,要出新”,對他締造的黨和國家,也“不惜打亂重來”,“來個天翻地覆”、“標新立異是他的性格特點”。

這正是毛一生主張與人鬥,其樂無窮,提倡階級鬥爭要日日講、月月講、年年講的思想根源。也是他在解放以後,發動一個個的政治鬥爭,要打倒一切,直到“文化大革命”,要把與他同打江山的老同志都一個個清除掉。

張玉鳳對毛澤東的評價是:“他就是怪,你說是黑的,他偏要說白,他總喜歡對立。”

孟錦雲說,“主席的看法,老和我們不一樣,這個人很怪。”

毛澤東的專權,一言堂,“逆向思維”,終於為新中國帶來近20年的災難。

研究毛澤東,這是一份可貴的材料。(香港明報)

中國不會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十大理由 /吳康民

最近北非中東政局動盪,群眾示威此起彼落,似乎頗有連鎖反應。突尼斯和埃及的強人領袖被迫下台,現在焦點正對統治利比亞逾40年的卡扎菲。看來他目前只有自裁和逃亡兩條路了。但以卡扎菲的狂妄和強硬性格,他也許會採取自裁的方式,不然,像伊拉克的薩達姆那樣死得毫無尊嚴,則實在太窩囊了。

人們把北非中東的連串群眾運動,稱之為「茉莉花革命」。有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希望這種「革命」能蔓延到中國。於是網上號召群眾上街,某些中國大城市的少數群眾聚集,被渲染為風雨將至的先兆。有些人昧於對國情的認識,情有可原;但有的人對祖國卻心懷刻骨仇恨,從遭遇天災認為「天譴」;對社會存在矛盾而期望大亂,試問是何居心?13億人民的土地如果大亂,不僅直接禍及香港,也波及全世界。事實上,中國國情完全不同於北非中東,「茉莉花革命」在中國出現的可能性極小,理由如下﹕


最高領導人非眾矢之的


第一, 中國最高領導人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的形象和表現不錯,得到大部分群眾的認同。


他們身家清白,並無以權謀私的劣。每有重大災害,都親臨現場,視察民隱。溫家寶總理更勤於出巡,並在網上與公眾對話,經常走訪平常百姓家,強調決策為民。


群眾不滿的是地方一部分貪官壞官,而不是針對中央最高領導人,這與北非中東某些國家的群眾運動,矛頭集中針對最高領導的一個人不同。


第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並無封建繼承、父傳子的傳統。在毛澤東、鄧小平強人之後的最高領袖推選,中國既沒有世襲,但也不是民主選舉,而是採取協商選舉的辦法。江澤民、胡錦濤是如此,往後的習近平和李克強也是如此。協商民主是中國獨特的推選接班人的辦法,也許這是適應中國國大人眾的選任形式,是耶非耶可以討論。但絕無類如北朝鮮三代祖孫繼承的做法。


至於所謂「太子黨」,即領袖的下一代。籠統地否定革命者的下一代是不妥的,應該說他們大部分是好的,不肖子弟不是多數。美國也有太子黨,新加坡也有太子黨,布殊父子不也是先後當上總統了麼。當然,可以說人家是民主選舉的,但政治世家的影響也不可忽視。中國的江澤民、胡錦濤都不是「太子黨」,明白之星的習近平,父親習仲勛雖然曾官至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但他在毛澤東時代是受壓的。而習近平本人卻是從基層做起,一步一腳印地提升上來的。


中央關心國計民生


第三, 中央領導關心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建設,最近的措施是重視交通和水利。


交通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平衡和物資流動的重要措施,也是涉及人民生活需要和旅遊事業的要項。近年全國的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的發展以至汽車生產,機場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


至於水利,鑑於近年水災旱災對農業和人民生活的影響,也加大了發展力度。


第四, 中央關心民困和通脹問題、菜籃子問題、樓價問題。強調通脹要控制4%以下,對樓價和物價都採取若干有效措施。國務院頻頻召開有關會議。胡錦濤和溫家寶最近講話強調,要加快推進以保障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五, 中央關心海外僑民的安危。最近利比亞政局動盪,中央當機立斷,每日派出十幾班飛機前往接載僑民回國。之前埃及局勢動盪,中央也派出飛機接載遊客,特別是派飛機赴埃及樂蜀接載滯留該地香港同胞。


這和22年前,胡耀邦的女兒在美國進修,得知父親病發垂危,向舊金山領事館求助受到冷遇可說有天淵之別(見《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一書第13頁)。


中國沒有種族、部落、宗教派系問題


第六, 中央處理民族問題較為妥貼。


中國沒有北非等國的種族、部落、宗教派系等等衝突。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一向執行的是扶助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對這些地區投入的都是資金人力,並不像有些別有用心者誣蔑說是進行掠奪。新疆和西藏所以會發生局部性的騷亂,都是有國際背景的,有境外叛亂分子挑動的,但顯然不成氣候。


第七, 當前加大反貪力度,並批判國企貪婪問題。廣大群眾最不滿的便是貪腐分子侵佔經濟發展果實,國企巨頭財大氣粗擠壓民營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空間。


最近中央除了清除一些貪腐高官如鐵道部長劉志軍等之外,特別重清查土地、礦產等官商勾結,非法牟利導致集體資產流失等問題。而《人民日報》更大篇幅刊文指摘國企巨頭私吞紅利、領取千萬的「天價年薪」,這正正講出了許多民眾的心聲。


生活改善,自由度提升


第八, 中國目前完全獨立自主,政治上、經濟上都不受外國勢力支配。不像中東某些國家,仍受美國、俄國、西歐的重要影響。利比亞的卡扎菲倒來倒去,先反美後又親美,埃及、突尼斯更是依賴美國。但美國人也不是好靠山,群眾運動一來,獨裁政權搖搖欲墜,美國人左搖右擺,最後也欲救無門。中國不「一邊倒」,人民感到自豪。


第九, 人民生活實際上已有改善。以電話為例,全國人民平均每兩個人有一具手提電話,4個人有一具固定電話。2009年全民的儲蓄存款達到26萬億多元人民幣,即每人平均有2萬元存款。其他可以說明人民生活改善的統計不少,這些就不能一一列舉了。


第十, 人民還是有相當的自由度的。


有的人強調中國人沒有自由,並以此大做文章。是的,中國的言論自由還有許多值得批評的地方,但除了思想自由仍有若干禁區之外,中國人生活上的自由還是很不錯的,比起中東回教國家生活上的許多清規戒律、男女不平等,要好得多。比起以前的穿著、唱歌跳舞等等生活方式受到有形無形的限制,出國旅行不易,相對來說,今天還是滿自由的。過去香港人對回歸祖國的種種顧慮,中央領導人以「舞照跳、馬照跑」,有這樣的充分自由來回應,現在內地不是也是跟香港一樣,舞照跳,而武漢還舉行過好幾屆的「賽馬節」嗎?


不容否定,不應抹黑


中國社會存在若干矛盾,我在往前本報所寫的若干文字中已經多所指出。但有缺點不能否定一切,瑕不掩瑜,中國今天的成就值得肯定,更不應抹黑。中國的現實,充分說明不存在「茉莉花革命」的可能性。

2011-03-02

關切劉霞,救助中國人權受害者

自去年十二月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結束後,我一直設法聯絡劉曉波的妻子劉霞。作為此次頒獎活動有關事務的受托人,我需要就自己所做的工作向劉霞作一通報,向她和曉波轉達世界各地朋友的問候,也就自己的工作存在的不足向劉霞表達歉意。但是,在中國政府的嚴密控制下,劉霞與外界完全隔絕,我無法與劉霞取得任何聯繫。其間不斷有各種消息傳來,但是其真實性無法得到證實,這可以說是中國政府在當今信息時代創造的又一個「奇蹟」。

近日,日本媒體NHK報道了劉霞突然現身網絡、與朋友聯絡的新聞,經多方核實,可以斷定劉霞於上月十七日曾與外界取得聯絡,在短暫的通話和文字交流中,劉霞稱自去年十月二十日起與外界失去聯繫後,沒有和劉曉波見過一面,一直受到嚴密監控,家人也全數成為政府手裏的人質,因為遭受巨大的精神壓力,目前她的精神瀕於崩潰。

茫茫幾個月來,這一唯一核實的信息,卻也是最令我悲憤的信息。在繼續囚禁世界上唯一一個繫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同時,中國政府完全罔顧法律和世界文明準則,粗暴地將其家人也置於長期的脫離社會生活與外界斷絕最基本的交流的軟禁之中。我深深為劉霞的境況擔憂。劉霞沒有違反中國的任何法律,也沒有從事異議活動,她之所以遭受這樣的迫害,僅僅因為她是劉曉波的妻子。這讓我們看到,野蠻落後的株連仍是中國專制政治的特色,對這種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行為,我們必須予以譴責,並採取行動,在世界範圍內展開對於劉霞和劉曉波的救援活動。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政府正在展開新一波嚴酷的政治打壓。近日,陳衛、華春輝被刑拘,古川、滕彪、江天勇、唐吉田、冉雲飛、丁茅等人被抓,與外界失去聯繫,一位名叫梁海怡的網友也因為轉帖一則網文被刑拘─需要我們關注和救援的人權受害者的名單正繼續拉長,這是一場自由與專制的較量,這個較量是艱難的,但沒有任何理由讓我們失去信心。

在得知有關消息後,我陸續與一些民主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和媒體聯繫,希望能夠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再次聚焦,從而降低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大人權迫害的可能。針對中國政府加大人權迫害力度的做法,我們需要放大抗議的聲音,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政府在做甚麼,從而以人類良心的力量對中國政府說不。我知道,所有反抗專制的公民是心心相通的,那些失去自由的人會感受到這些聲音的存在。這是黑夜中的星火,給我們以相互扶持的溫暖和勇氣。

楊建利
諾貝爾和平獎事務的劉霞受托人

探針:皇上有話兒 邱吉爾獅吼

《皇上無話兒》( The King's Speech)大熱勝出,贏了四項奧斯卡大獎,男主角哥連費夫也因飾演廣播時口吃的英皇喬治六世而登上影帝寶座,算是對去年失落獎項的補償。
還未有機會看這齣電影,同名的書倒是看了。這本由喬治六世語言治療師 Lionel Logue孫兒 Mark Logue寫的書有不少喬治六世跟 Lionel相處、受訓、合作的細節,饒有趣味,很容易就翻完。書中提到 Lionel這位御用治療師每年聖誕前及聖誕都很忙碌,不能跟家人聚首,因為喬治六世繼承了父親喬治五世的傳統,每年聖誕節都要向大英帝國子民發表聖誕廣播,鼓舞大眾,祝福國民。

一九四二年聖誕前,英軍在埃及 El Alamein首次重創德軍,把戰無不勝的沙漠之狐隆美爾打敗。再加上美軍開始大規模投入戰場,英國朝野開始看到曙光,喬治六世的文告自然要再為人民打打氣。他們收到送來的演說稿後, Lionel及喬治六世發現演說的遣詞用語太「邱吉爾式」了,任何人一聽都會混淆是不是邱吉爾在說話。於是,他們修改了演說文本,把邱吉爾慣用的形容詞、語氣刪掉,再反覆練習,務求有完美效果。
到聖誕當天,廣播正式「出街」, Lionel起初還是很緊張的看着文稿,一字一句留心,擔心出甚麼問題。念了兩、三段後, Lionel發現喬治六世表現輕鬆自然,根本聽不出有甚麼口吃的毛病,便安心坐在錄音室外。喬治六世的演說末段引用了林肯說的小故事來激勵士氣,故事說的是一個男孩為了讓鄰家小弟弟分享登山的喜悅,千辛萬苦把他背上去。有人問男孩小弟弟是不是個沉重的負累,男孩說:"It's not a burden, it's my brother."(他是我兄弟,不是甚麼包袱。)

演說出街後,各報評論一致讚好,連邱吉爾這位演說大行家也即時來電恭賀。

喬治六世能克服口吃,在關鍵時刻、重要時刻發表廣播為軍民打氣,當然有助英國度過孤軍作戰的黑暗時期,只是,真正為英國這頭「雄獅」發聲的不是喬治六世,而是戰時的首相邱吉爾。聽過他在國會演說,聽過他電台廣播的人,都會被他生動、慷慨、節奏感十足的演說帶動,跟他同喜同憂,同悲愴同激昂。一九四○年他臨危受命出任首相,第一篇演說就以"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震動人心,牽動所有議員及國民的情緒。無怪語音剛落,國會大廳鴉雀無聲,待議員定過神後才響起如雷掌聲。邱吉爾常說"The nation had the lion's heart, I had the luck to give the roar."(英國有獅子的雄心,我不過有幸為它發出獅吼而已)。是的,二次期間為英國發出獅吼的不是喬治六世,是邱吉爾!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