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3

探針:美國我行我素 各國矯揉虛偽

看到參與 G20峯會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痛罵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QE2)搞亂檔累街坊後,不得不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的評價──他們實在太虛偽了。

為甚麼說中國、德國、日本、巴西、南韓等批評的國家虛偽呢?簡單來說是因為他們既是美國寬鬆貨幣政策的受益者,更是縱容鼓勵美國消費者「洗腳唔抹腳」的人。現在他們才反過來指摘美國亂印鈔票自救除了虛偽還是甚麼呢?

二次大戰前的美國跟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那個時候的美國把美元看成跟黃金一樣寶貴,根本不會隨便發鈔讓美元流到海外,反而孜孜於擴展出口,減少入口,製造外貿盈餘,好讓外國的儲備主要是黃金流進美國,增加美國的財力及內部貨幣供應。也因為美國盡力吸金,並以保護主義保護本土市場,自一次大戰以來歐洲以至世界的資金流通非常緊絀,企業及弱勢國家難以舉債周轉,結果歐洲、英國及其他大部份地區經濟長期積弱,失業率高企;而全球貿易額則銳減,比一九一三年(一次大戰爆發前一年)大大不如。正是在這種政經形勢下,經濟大起大落,造就機會讓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及其他極端意識形態冒起。

二次大戰後美國政府吸收了一戰的教訓,加上要應付蘇聯的威脅,決定不再閉關自守,改為積極協助重建歐洲及其他非共產陣營的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刻意為世界市場注入額外的資金,以直接投資及援助的方式解決戰後各國資金緊絀的問題,其中最著名、最重要的自然是數額高達一百億美元(以現時幣值計至少超過二千億美元)的馬歇爾計劃( Marshall Plan)。此外,美國又不再刻意追求貿易盈餘,容許大量美元在海外流轉方便貿易結算及投資活動。再加上六、七十年代的越戰及福利開支,美元進一步流出,增加全球市場的資金流動,減低了資金緊絀及滙率戰的風險。正是在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下,德國、法國、日本以至亞洲四小龍才能靠出口帶動一一冒起,成就經濟奇蹟。

不但德國、日本等受惠於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印度近十多年來的飛躍發展同樣跟美國的超低利息及寬鬆貨幣環境息息相關。試想想若不是利率長期偏低,美元充斥市場,美國消費者拚命購物,中國、印度的出口不可能連年增長兩、三成,兩國經濟不可能冒升得這樣快。更何況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把貿易盈餘幾乎全數購入美國國債或其他美元資產,令美國利率不致飆升,令美國政府即使財赤連年仍能一邊打仗一邊減稅,令美國人能碌爆一張卡又一張卡消費。

美國人慣了先使未來錢、「使慣食慣」當然有問題,但這是各國長期「協助及教唆」的結果。今次 QE2只是延續過去幾十年的老路,只是延續一貫以來我行我素( benign neglect)的做法而已,其他國家現在才投訴不但太遲,更有點矯揉造作的味道。

盧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