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7

知識份子不可治國

英美政府抓到恐怖份子,套取口供,動用一點水刑,不人道嗎?只是幼稚園程度的殘暴,美國的關塔納摩監獄,引起美國左派批判。
瑞典電影《龍紋身的女孩》,就有這樣的爭論。一個納粹家庭,戰後成為企業富豪,其中兩父子,對猶太人的仇恨未消,三年五載,就殘殺一名猶太女子。
雜誌的主編,是知識份子,奉命就這幾件無頭公案報道偵查。他遇上一名年輕的電腦女工程師,女工程師曾遭淫辱,因緣際會,與男知識份子一起追兇。
經歷種種艱險,找到了兇手。女工程師也在復仇,兩人成為朋友。男主編一度險遭毒手,面對兇殘的人魔,不忍反擊,認為不能以暴易暴,應交由「法治」解決,但女工程師不跟他嚕囌,因為她身受其害,她用暴力解決了兇手。
這齣戲,表面是偵探懸疑,改編自小說,實際上探討善與惡的哲學,女工程師冷眼看着心腸柔弱婆婆媽媽的「知識份子」,丟下一句話,是其中的戲眼所在:「為了善而行惡,是必須的。」
「知識份子」眼中的理想很美好,但他們不知人性的醜陋。治國不可以聽隨左派「知識份子」,正如辦一份成功的報紙,也絕不可以聽大學新聞傳播學的教授講師的「諄諄善誘」。一個精明的報紙老闆,當然可以請「學者」一場晚宴,聽他們發表新聞學理論,但結帳恭敬送客之後,一擺手,吩咐下屬:聽到他們剛才的高論嗎?全部照他們所說的相反去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納粹覆亡旦夕。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怎樣處理納粹戰犯,有一場爭論。
羅斯福主張設戰犯法庭審訊,讓全世界看到司法主持公義。邱吉爾反對,認為審訊戰犯,費時失事,抓到希特拉和納粹軍官,不分首從,全部處決。
羅斯福很詫異,覺得邱吉爾失去了紳士的修養,他以為戰犯法庭,可以儆後來者。邱吉爾說:對付兇手,理性和法治不適用,更不必講紳士,要比他更流氓,我就是流氓。
歷史證明,邱吉爾是對的,紐倫堡大審判,沒有阻止六十年來多次的種族屠殺。邱吉爾、曾國藩、曹操,這三個人物,如果能超越時空,聚首一堂,煮酒共話,就是一台好戲了。文人和「知識份子」可以讓他們「監督」時政,讓他們憂國憂民的苦瓜臉孔裝飾一個亂世,絕不可以讓他們治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