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劉曉波






挪威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決定將201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劉曉波,以表彰他長期以來以非暴力方式在中國爭取基本人權。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一直堅信,人權與和平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人權是諾貝爾先生在遺囑中所說的「國邦間友好」的先決條件。

過去幾十年,中國取得了歷史上罕見的經濟飛躍,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數以億計的民眾得以脫貧,政治參與視野也進一步拓寬。

中國地位的提升必將伴隨更大的責任。中國不但違反了多項參與簽署的國際協議,也違背了本國有關政治權益的法規。中國憲法第35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但實際上,中國民眾的這些自由顯然受到剝奪。

過去20多年來,劉曉波一直是推動中國實現基本人權的強有力代表人物。他參與了1989年的天安門示威,是「08憲章」的主要起草人;這個提倡中國基本人權的憲章於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發表60週年的2008年12月10日問世。

翌年,劉曉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入獄11年,並被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劉曉波一直強調,這一判決既違反了中國本國的憲法,也違反了基本人權。
許多中國人正為在全球、同時也在中國確立基本人權而奮鬥,而遭受如此重判的劉曉波,已成為中國廣泛爭取人權運動的最突出代表人物。
自豪與羞愧

《紐約時報》的社論說,「中國人民應感自豪,中國政府應感羞愧」。社論提及劉曉波堅定追求和平的政治改革,從1989天安門前的絕食,到2008年的08憲章,他屢受騷擾、關押,卻始終不改其志。社論也介紹說,08憲章強調的是普世人權,追求的是直接民選、司法獨立、停止一黨專政。社論指出,諾貝爾獎委員會說得一點不錯,中國政府讓億萬人口脫貧致富,但是政治改革的步伐卻沒有跟上經濟改革。

這篇社論表示,中國領導階層正面臨抉擇,是繼續壓迫人民,或是領導國家走向更大的自由,「不論北京怎麼說,怎麼做,世界沒有遺忘劉曉波。世界不會忘記高智晟、胡佳、以及所有其它被關押的異議人士。我們頒揚他們的勇氣以及他們的為自由而奮戰」。

被監禁的獲獎者

《華盛頓郵報》的社論題目是「劉先生的和平獎」,副標題是「為什麼一個在監的異議人士令中國如此害怕」。社論說,昂山素姬在1991年獲獎,並沒有使她免於被軟禁的命運;同樣的,劉曉波獲獎後恐怕也將繼續被關押;但是劉曉波獲獎依然具有重大意義,即挪威政府與諾貝爾獎委員會沒有被中國政府嚇倒,西方其它民主國家也應挺身而出,無懼於中國不斷成長的國力。

社論說,中國很多暴力事件是因為人民的委曲沒有適當的出口,而08憲章揭示的理念正是經由民主、法治建立更公平的社會,因此箝制劉曉波這樣的愛國的異議人士,把他們以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下到監裏,反倒無助於國家安定。社論說,頒獎給劉曉波,是鼓勵全世界拒絕被獨裁者殘害心靈的勇者,不只是昂山素姬,也包括緬甸其它兩千位政治犯;不只是劉曉波,也包括八千位在08憲章上簽名的勇者;「他們絕大多數不會出名,絕大多數不會獲獎,但他們依然甘冒兇險,因為他們追求自由,或者要讓他們的孩子較有機會享有自由」。

有助中國民主

西岸的《洛杉磯時報》指出,頒獎給劉曉波,會使中國的平民百姓對劉曉波這個人產生好奇,從而有機會了解08憲章;也讓黨內死硬派意識到,鎮壓只會製造烈士。這篇文章特別引用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女士最近有關中國人權議題的演說,美國的立場堅定且直言無隱。

中國官方試圖封阻劉曉波獲獎的消息,不過《洛杉磯時報》引述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專家Sophie Richardson的話說,「毫無疑問,整個中國到處都有人試圖透過Google查詢劉曉波及08憲章,誰能讓他們噤聲不言?」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社論說,這個獎有助於中國的民主,而且來得正是時候,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15日即將召開,領導人可以好好討論政治改革議題;而再過幾星期,亞太經合會議的領袖會議將在日本舉行,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可以談談中國的未來走向,奧巴馬也可以順便促請胡錦濤釋放劉曉波。

社論說,借著這個獎,各界也會更注意中國的政治改革,因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談政改,可是胡錦濤很少談,而儲君習近平的態度不明。

劉曉波與溫家寶的神似

中文報紙中,《世界日報》社論說,劉曉波不是一個人得獎,裏面有魏京生的成分,有胡佳的成分,甚至也有彭德懷、劉少奇、胡耀邦、趙紫陽的成分,當然也包含了《零八憲章》所有簽署者的成分。
社論說,劉曉波得獎之時,正是溫家寶倡議政治體制改革引起矚目之際,而且劉、溫的思想旨趣有令人驚異的神似之處,例如人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等等。社論說,這座獎也許無法送達劉曉波的手中,但其精神訊息卻已送達中國大陸億萬追求民主改革者的心中,無論他在體制外,或體制內。

《星島日報》的社論以「和平獎惹齟齬,各自表述免擴風波」為題指出,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顯示西方對人權普世價值觀的堅持;即使與中國生意愈做愈大,各方面的互相倚賴和利益關係愈來愈深,但沒有完全放棄對大陸民主人權的關注。

社論說,民運及維權人士認為這個獎會增加中國政治改革開放的道德壓力,但中國政府大大不以為然,預計在政改步伐和路向上,北京仍然會堅持「走自己的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