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8

林行止:美國為什麼針對中國

一、

九月七日詹其雄掌舵的漁船「閩晉漁五一七九」,在中、日對其主權各執一詞的釣魚島海域衝撞日本艦艇的「英勇行為」後,掀起一場至今餘波未了的外交風暴,中國仍以擅闖軍事禁區罪扣押一名日本人(據報為日本藤田建設公司員工),中、日雙方言文交戰二十餘天,尚未有官式接觸;中國反日活動頗有節制,但日本爆發前所未見的二十多個城市的反華示威,而向日本「溫馨」提示中國掌控其稀土供應大權,日本大驚失色,和其他稀土進口國一樣,不得不致力開發新的稀土來源……。最引人關注的發展是日本《產經新聞》傳出「美國和日本即將舉行針對中國的聯合軍演,模擬釣魚島被中國攻佔後發動反攻」。據本報昨天消息,這次「軍演初步決定於美國奧巴馬總統十月訪日及出席亞太經合峰會後展開」!美國在釣魚島海域軍演,而且公然表明目的在從解放軍手上奪回釣魚島,不僅欺人太甚且是欺上門,是可忍孰不可忍,北京還以猛烈的言文回擊,事屬必然,但會否有引致雙方大打出手的進一步行動,要看未來二周的中、日外交往來能否恢復。筆者常說,只要「敵我」雙方肯心平氣和坐下來談判(不一定要握手言歡),天大的事都可解決(是否圓滿是另一回事)。如果拒不見面,選擇隔空以至對面各自表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遲早闖出大禍。迄今為止,日本政府一再表示尋求和中國領導人對談的意向,可說在外交禮節上做足工夫,只是中國依然氣在心頭(心高氣傲?),不予理會。在筆者看來,未來十天半月,中、日會否重回外交談判桌,決定亞洲和戰前景。

釣魚島主權誰屬,作為中國人,其為中國領土是不容置疑的。對於釣魚島為我國所有的歷史事實,在七十年代之前已證據確鑿,這是多少愛國、熱血、有識、理性之士當年投身保釣運動的原因;昨天本報發表雷鼎鳴教授的〈為什麼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擲地有聲,除了釣魚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領土,雷文還條陳史實,證明西沙南沙諸島的主權爭議雖更複雜,但追源溯始,它們都為我國所有。而紀曉風昨天引述熊玠教授的話,指出把此事交國際法庭審理,中國亦勝券在握……。不過,十月三日陶傑在《蘋果日報》「黃金冒險號」的〈紙上風雲〉,闡釋的理由亦應被考慮。惟有參詳方方面面的意見,才不會自覺「理直氣壯」,這很易令人熱血沸騰,「火遮眼」,許多不顧後果的事會因此而起。有關各方因此都要避免認為真理在我、堅持己見,冷靜節制行事才不會誤了經建大事。

中國「和平崛起」,帶旺世界經濟(起碼各國消費者都大受其惠),中國在國際上大受歡迎,何以在短短二三年間,中國突然予人以盛氣凌人之感進而令大部分西方國家及鄰國提心吊膽尋且聯手對抗?

二、

二 ○○八年北京奧運非常成功,中國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流的綜合國力,中國政府和大部分國人均引以為傲;幾乎與此同時,西方的「金融海嘯」證實「國家資本主義」比西方傳統的「市場資本主義」優勝,中國經濟不僅安度金融難關,甚且更上層樓,相對於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元氣大傷制度上的缺失完全暴露整頓需時的西方尤其是美國經濟,中國更為自己獨特的一套制度沾沾自喜甚至顧盼自雄。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領導人也許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三十多年的沉潛修煉、奮發圖強已大豐收,中國應該走出韜光養晦的陰影,是時候「有所作為」,而國際舞台是最佳的表演平台,顯身手展威風的事件因而接二連三地發生。

就記憶所及,中國力爭國際間「話語權」而與外國鬧得極不愉快的事例,舉其犖犖大者有:①谷歌中國懷疑被截查及受「黑客」攻擊,令該公司一度要退出中國市場。②在制裁伊朗發展核武上,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意見不合」。③北京政府對美國府會迫使人民幣滙價升值及要求其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或不予理會或陽奉陰違;人民幣不會在外來壓力下升值,有其道理,但不少美國人認為美國有近百分之十失業率而中國GDP增長約百分之十,中國若如其所說視美國為經濟貿易夥伴,主動提升幣值以稍紓美國之困,是應有的表現,但中國不為所動,而美國一提出則馬上以中國內政不容干預擋回去;至於知識產權,據美國傳媒報道,目前國內市面出售的科網軟件,八成以上是盜版貨。

與美國有政經利益衝突之外,中國還和多個鄰國如日本、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因領海領土主權誰屬而交惡。據昨天(四日)南亞分析集團(Southasiaanalgsis.org)的特稿,中共立國以來便強調擁有這些目前出現紛爭的小島嶼主權,但「鍋蓋半開中國讓有關爭論沸騰而不致外溢」,近年中國在爐下加火,鍋蓋給熱氣沖落亦在所不計,所以如此,皆因中國相信實力足以挑戰美國!中國外交人員在國際場合上更體現了「強國風範」,駐聯合國前大使、○七年轉任主管經濟及社會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九月初在聯合國一次酒會上對秘書長潘基文說︰「我知道你不喜歡我,我亦不喜歡你!」稍後又指着一名美國同僚(Robert Orr)說︰「他是美國人,我真的不喜歡美國人!」雖然翌日他為此道歉,然而姑勿論酒精有否影響沙氏的發言,不管是酒後吐真言或酒後胡言亂語,其表現反映了「內部會議的談話」,而政府內確有不少因為國力崛起而目空一切的官員。「詹其雄事件」固然令世人知道中國有為一寸土地的主權而不惜與鄰國鬧翻甚且動武的準備,九月二十七日中國外交部「吩咐」挪威別頒諾獎給劉曉波,其「強勢外交」更展露無遺;挪威政府是否「聽話」,很快有分曉,而中國的霸道早已傳遍世界!

三、

上述種種,固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如芒在背,與其有領土領海主權紛爭的鄰國,更坐臥不安,惟有擴軍及與美國結盟以求心安。令西方國家感到來自中國威脅的,還有中國展示的軟實力。二○○四年,中國第一家孔子學院在烏茲別克成立,到了今年七月,在全球九十四國已有三百一十六家孔子學院和三百三十七間孔子課室……有關部門的目標是至二○二○年全球有一千家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及孔子課室目的不外在傳授、宣揚漢語及中國文化,這可說是完全正確和值得鼓勵的。可是,外國人的看法稍有不同,因為中國一黨專政,北京政府的真正目的是通過孔子的外衣宣揚中共的德政,這便教意識形態與其相左的國家(除了北韓、古巴)有基本價值受侵之痛。過去的美新處(冷戰結束後不久結束)及現在的英國以至法國文化協會,都在世界各地傳揚她們自以為有普世價值的自由民主意念和政經文化,而且卓有成效;歐美國家因此知道孔子學院的「厲害」。可是,美國已沒有負責推動文宣的部門,國務院不久前向國會申請撥款一千五百萬(美元.下同)在各地成立八至十家「文化中心」,簡直是小家子氣;英國的保守黨政府下決心全面大幅削減開支,連軍費亦大縮,當然不可能撥巨款從事海外文化推廣活動,這使經費充沛(據美國《世界事務》月刊八月號引述國務卿希拉莉的話,孔子學院開辦費百萬,每年營運開支二十萬;在赤貧國家,這是天文數字)的中國文化推廣迅速擴張。不但如此,中國還於○九年展開一項發展環球媒介活動,在提高中國國際形象上的經費便達六十八億;美國每年花七億五千萬在國際廣播,而英國BBC國際頻道只有四億經費,美英在文宣上已無法與中國一爭高下了。

四、

早於今年三月,英國《展望》月刊(《Prospect》)發表題為〈中國對美國︰世紀之戰〉(〈China vs America: Fight of the Century〉)的長文,對中國經濟、政治及軍事有很精闢的分析,當中有兩點值得特別注意。其一是美國自願當國際警察,成為世界霸權的副作用是天下太平,海運暢通無阻,讓中國貨得以行銷全球,包括通過最危險的海域,不但為中國創造了以百萬計就業崗位,亦為其賺取巨額外滙,而在此過程中,中國並無承擔半文軍費;其二是中美應避免走上「經濟互毀」(Mutually assured Economic Destruction)之路,迄今為止,中國需要美國消費市場以保障工人不致失業及外資繼續湧入,而美國則需要中國融資其債務。這便是她們的真正「互補性」。這兩點看法傳達的訊息是,有美國的間接「軍事保護」,才有中國的經濟成就;近來經常聽聞中國會拋售美國債券,而從其所持美債稍降上看,此事已有秩序地進行,但千萬不可認真地大規模拋售,因為這會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債務一旦沒有買家,擔心這名武功高強的邪派高手「發窮惡」!讀者至此應該了解何以日本持有這麼多美債而且漠視美元持續下滑繼續增持,難道日本財金決策層都是蠢材?顯而易見,日本是在對美進行無形利益輸送。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當然亦無來而不往的送禮,日本所以要向美國「送禮」,不過是間接支付「保護費」而已。

中國不考慮美國環球布防有利其經貿及經常打拋美債牌,令美國人十分反感;更有甚的是,中國利用美國在世界各地打壓圍剿「恐怖分子」而營造的偏安局面,大做生意。站在中國的立場,這是拓展外貿收購資源的良機;但美國人另有看法,在他們看來,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犧牲了以千計美國士兵性命、投下以千億美元計的軍事開支,弄得財政左支右絀,反戰情緒幾令政府倒台,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可是,坐享其成的中國,不僅在反恐戰爭中未出過半分力(人力及財力),還利用美國創造基本和平的環境,在這些國家大做生意。中國在伊拉克簽下的石油合約,其價值比美國企業獲得的還多,在阿富汗,中國國企更取得世界最大銅礦的開採權;在經濟利益之外,中國企業還大受當地人民歡迎,以其油、礦生意須僱請大量本地員工,他們因此視中國人為「財神」。令美國人「痛心」不已的是,即使美軍逐步退出伊拉克,保護該國廠礦油田的伊拉克士兵,還不是美軍訓練並且使用美國供應的槍械;阿富汗的情況亦如此。這等於說,中國在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間接由美國保護!美國「有識之士」當然對此大表不滿。還有,美國軍援巴基斯坦的資金以百億計,結果政府把塔利班趕入山區,令巴基斯坦和平安定,而利用這種環境,中國計劃在該國投入巨資,以建立一個包括能源提煉及港口的自由貿易區。在這種情形下,中國在經貿上政治上還處處與美國「分庭抗禮」,美國朝野找機會給中國嘗點苦頭,不難理解。

中國這樣做當然極之精明,這好比由美國賣命、出力、出錢替中國創造上佳的經營環境,令中國得以合理經濟成本獲得其最迫切需要的外滙、能源和礦物。不少美國人的確很「天真簡單」,但決策團隊和民間智囊真是濟濟多士,有學養、謀略和經驗的人多得是,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取巧當然瞭然於胸。可是,別說中國不知「感恩圖報」,還不體諒美國經濟困頓而在人民幣滙價上稍稍遷就其訴求,難怪奧巴馬一改其上任初期對中國友善的態度。近來中國處處逞強,美國政府雖未有行動,美國國內主流輿論已一面倒指責中國並公開宣稱不惜進行貿易戰!

五、

美國眾議院去月底以大比數通過的「公平貿易貨幣政策法案」,矛頭直指中國,美國主流民意(左右議會投票意向的民意)及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均認為人民幣滙價偏低(fundamentally undervalued),及偏低人民幣是中美外貿逆差的禍首;這種看法雖被不少有地位學者駁斥得「體無完膚」,北京領導人亦給美國人上了一堂經濟學一○ 一的課,說明美國外貿逆差山積過不在人民幣……但此事早已「政治化」,希望利用逼人民幣升值挫挫中國銳氣者大有人在,而且左(自由派)右(保守派)傳媒雙炮齊發,形勢對中國頗為不妙。

著名評論家克魯明九月三十日的《紐約時報》專欄文章題為〈向中國宣戰〉(〈Taking on China〉,〈單挑中國〉),他顯然已動真氣︰「通過外交途徑要人民幣升值,屢試無效,現在已到了非用報復手段不為功的階段」(意譯)。逼人民幣升值,可能逼出貿易戰,但其不升值的後果甚於貿易戰。在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看來,中國「掠奪性」(predatory)的滙率政策,對美國的損害遠比貿易戰為甚。同日該報「社論」籲請白宮通過世貿組織及聯合其他國家反擊中國的「非法貿易」,這樣做,「社論」指出可能遭中國的還擊,但「美國不會因此癱瘓,特別是和他國聯手(對抗中國)」。

較早前,美國另一輿論重鎮《華盛頓郵報》的著名經濟評論家羅拔.森穆遜在二十七日的專欄以〈面對中國︰貿易戰可能損害較輕〉(〈Stand up to China - A tradewar may b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為題,說得更不客氣而且火藥味更濃。他指出,引發環球貿易戰的《一九三○年斯姆特—霍利(Smoot - Hawley)關稅法》,雖然因為有「迫使鄰居求乞」(beggar the neighbour)效果而臭名昭著,但在對付中國上,捨此已無他法!這位向來鼓吹自由貿易不遺餘力的著名評論家於述說貿易戰對世界經貿為禍深遠之餘,認為事到如今,和中國展開貿易戰對美國的損害已較輕。代表傳統世界秩序的美國與野心勃勃新興的中國對着幹,世界各國都有損失,但這總較讓中國重塑世界規律為佳。貿易戰帶來危險(dangerous),但讓中國取得最後「話語權」,帶來的是毀滅性災難(disastrous)!

克魯明和森穆遜俱為美國以至在英語世界頗受尊重且有影響力的評論家,他們代表的是美國自由派及保守派的看法;九月底他們先後對中國的外滙及貿易策略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是美國主流民意的反映,對白宮的決策應有一定影響,北京決策層不可掉以輕心。

六、

稀土供求問題,因「詹其雄事件」而引起各界關注,其實它早是投資界的熱門項目。三數年前,筆者便為它寫過評論,還提及在港上市的「中國稀土」,馬上引來投資版數同文的「溫馨提示」︰「中國稀土與稀土無關」。

正如去周《經濟學人》所說,「稀土並不稀奇」,美國地質學會則說是「歷史性取名不當」(a historical misnomer)。世界各地都有出產稀土,如越南(日本豐田開發的Dong Pao礦)、哈薩克(日本住友與該國國企聯合開發)、南非(SteenKampsKraal礦及豐田的Orissa礦);印度的稀土年產量約三千噸,計劃短期內提高至一萬噸。日本政府現在與蒙古政府協商聯合開採稀土,而在八十年代中期因勞工集約、勞工成本上漲及嚴重污染環境加上中國大量產銷而停工的美國及澳洲稀土礦,受其價格以倍數漲升(○五年以來升了二十倍)的誘惑及最大產銷國中國因環保問題減少產銷量的影響將先後復工等,稀土供應應很快恢復正常。在這種情形下,中國的稀土蘊藏佔世界總量百分之三十五不變,惟其百分之九十五市場佔有率(中國出產約六成內需)短期內也許會明顯下降。有關稀土的種切,近日傳媒報道已多,可以一提的是,稀土雖貴,但每個iPad所用稀土只值數美仙。

中國對稀土產銷的控制得宜,在商言商,廚房太熱不入廚的人只有給錢餐館賺。這等於說,稀土價格飛升是進口國尤其是本身有稀土礦的願付的代價。令稀土進口國不滿的是,中國有控制世界稀土供應的意圖(見voxeu.org 二月二十七日的〈Is China trying to 'lock up' natural resources around the World?〉)及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East China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去月和控制Browns Range重(heavy)稀土礦的澳洲北方鈾礦公司簽訂收購意向書。就商業角度,中國這樣做大有道理,但最近中國對日出口的稀土突然無故「暫停」一周,已令中國獲得「不可靠供應商」的惡名。

環顧當前的情勢,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對「有所作為」的解讀應分「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全方位「有所作為」的時機應在(筆者過去指出的)發明足以制敵於死地的武器之後;西方國家富裕多時,性命矜貴,一日武備落後,必會對強者言聽計從,屆時中國便有絕對「話語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