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1

蒙太奇(montage)

這個名詞是演變自法文中的動詞monter,是「把某些東西放置一起」的意思。而蒙太奇理論對20世紀的社會與藝術圈影響廣泛且深遠,不僅僅是攝影,還包含了文學(如:Alfred Döblin)、電影(如:俄國電影蒙太奇理論創始者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達達主義(Dada)者;以及超現實主義藝術家(surrealist artists,如:Max Ernst)…….等等。而所謂的「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則最早是由John Heartfield等人於1916年將攝影影像使用蒙太奇這種新美學規則所創造出來的。

而攝影蒙太奇通常是藉由切割、重組以及拼貼各種不同性質或是相似元素的照片與底片,或甚至是再利用某些相片以製造與原本圖像內容相矛盾的影像。最後再經由沖洗或是再翻攝成無接縫的作品,以方便機械化的大量複製。有時候文字和色彩也會被加入成為這作品構成的一部份,而這樣的作品通常誇示了原本攝影能表達的內容。也因為圖像通常具有誇張的性質,攝影蒙太奇在當時許多革命藝術(revolutionary art)的宣傳品,商業視覺傳達設計以及達達主義藝術家(Dadaists)都把這種手法發揮的淋漓盡致。而攝影蒙太奇也帶動了兩次大戰間的前衛藝術運動。

攝影蒙太奇最早的概念是發韌於19世紀,當Henry Peach Robinson 和 Oscar Gustav Rejlander利用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s)的照片製作出複雜的敘事影像。並且這些影像曾經在20世紀的最初10年以名信片的形式在歐陸及美國流傳。而之後的Herbert Bayer將其在美術拼貼(collage)和超現實主義之中發揚起來。

攝影蒙太奇這種藝術美學形式接著在歐陸廣泛被前衛派藝術家所使用,尤其是當時的德國與新興的蘇聯。在德國最早是由科隆(Cologne)的柏林的Max Ernst等人在一次大戰後所命名,而在柏林的達達主義藝術家(如:Raoul Hausmann, John Heartfield, Hannah Höch)則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他們被攝影蒙太奇這種具有改造性,且可以對社會政治達到批判目的,又可以大量重複製成海報、報紙、雜誌等傳媒的藝術形式深深著迷。正如John Heartfield,雖然嚴格說來他本人並不是一位攝影師,然而他卻使用了攝影蒙太奇製作出不少諷刺譴責納粹主義(Nazism)的作品。而在1920年代紅色革命的蘇聯,藝術家們(Gustav Klucis, October group, Alexander Rodchenko, Stenberg brothers, and El Lissitzky)則將攝影蒙太奇用作宣揚歌命以及為新興的蘇維埃聯邦作文化後盾。不僅如此,1920年代末期攝影蒙太奇更是進入了設計院校的始祖-包浩斯(Bauhaus)生根茁壯。也因此,衍生出攝影蒙太奇在商業平面設計,尤其是海報上面的流行。而在「新廣告設計師(Neu Werbegestalter)」這個團體的影響下,一些出身包浩斯的藝術家和捷克前衛藝術團體Devetsil使用攝影蒙太奇廣泛地創作「影像詩篇(image-poems)」,而這些影像則對當時的摩登世界刻劃許多不同的觀點。

攝影蒙太奇也與1918-1925年主要盛行於巴黎的純粹主義(Purism)運動關聯頗深。在他們的「新潮流(L'Esprit nouveau)」雜誌中提倡一種機械式的影像製作方法。就內涵而論,在法國攝影蒙太奇除了具有這種純粹主義般詩意的認知外,超現實主義也是同時並存的另一種攝影蒙太奇表現模式。如:Max Ernst, Leo Malet, 和曼‧雷(Man Ray)等人。而使用攝影蒙太奇手法的超現實主義攝影一直延續發展到1970年代的美國,包括Clarence John Laughlin 和 Jerry N. Uelsmann等人。其中最富盛名的就屬Jerry N. Uelsmann那種喚起夢境般地影像疊印作品。然而其餘大多數的美國攝影師卻對純粹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堅信不移,而謝絕使用攝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因此,攝影蒙太奇美學在美國純藝術攝影圈的發展受到限制。而在商業用途上最著名的則是畢業於芝加哥設計學院(Institute of Design in Chicago)的Barbara Morgan。而在70年代末,由於後現代主義潮流(postmodernist spirit)興起,攝影蒙太奇成為Robert Heinecken等人的創作方式,又再度增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