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立法會,因為議員「激進」,向特首司長什麼的不斷扔香蕉、苦瓜,特府氣不過,準備「反擊」。
如何「反擊」?原來是集體離場、杯葛出席立法會、叫警察來保護等,皆有氣無力的三腳貓措施。
殖民地的立法局,本來是高尚人士穿西裝說英語的貴族場所,不但議員去了洗手間必沖水,說話不喧嘩,衣飾皆跟從英國,男士深色西裝、領帶,女必深色裙,在殖民地時代,行政立法兩局,雖然大多數也是一幫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裏的星期五,但賣相華貴,形象優雅。
當然,那時的港督、布政司、財政司,白種人出任,所以連立法局也跟着高級。正如美國的 UA戲院線,由於座位舒適,音響 IT精良,小賣部的食品,必定跟隨美國總部手冊的指示,只准賣美式爆穀、哈根達斯雪糕,不准賣魚蛋、豬雜、煨魷魚、臭豆腐,價錢是貴許多,但第三世界青少年觀眾,喜歡美國的感覺,都乖乖的接受文明的洗禮。
英國人惡作劇,臨撤出香港,港督尤德,故意把立法局搬進本來的高等法院:古典羅馬建築,石柱、圓拱,形相莊嚴。英國人知道,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早晚會還原為劏雞殺鴨擺地攤叫賣的小農社會,他知道這個地方永遠出不了邱吉爾和艾登,卻故意給他一個羅馬的建築包裝,裏面不是喧嘩,就是中式八股,以示西方古典文明與遠東喧鬥野蠻的視覺對照。
這是人類學的一個很別緻的實驗,結果是羅馬式的百年立法會大樓,變成另一座中環環球大廈:外殼是「先進文化」。走進裏面一看,原來是個小馬尼拉。立法會怎樣抗擊刁暴的掟蕉扔苦瓜行為?這次英國白人,沒有先例留下來給你抄襲模仿了。
辦法要自創了,不是沒有。譬如在特首和議員座席之間,從天花板到地板,設一堵透明防彈玻璃。高官在這邊講話,擴音器播出去,議員向玻璃吐痰,特首就可以看着痰涎一朵一朵像潑墨一樣在厚玻璃上慢慢淌下來。
不用防彈玻璃,裝鐵絲網亦可,像動物園猴子籠,孔眼很小的那種。誰在籠裏,誰在籠外?阿 Q式自由選擇。議員可以把高官當猩猩看,官員也可以把自己當遊客,議員不管建制不建制,才是關在籠子裏一群撅着爛紅屁股的狒狒。
又或者省點成本,乾脆只准議員一概穿內衣褲進場開會,你不是着 T恤嗎?乾脆親民到底,一律胸圍、 T Back、孖煙囪發言,這樣就藏不了武器。高官則照樣西裝領帶,以示行政主導之尊卑。
有人會說不莊重。農村嘛。大糞都挑在田邊行走,有什麼莊重不莊重的,試一試,包你醫得好。
(陶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