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5

日本研究

這幾天,全世界都談論日本,為這個優雅的國家打氣。因為日本在太陽初昇之處,文明世界的最前線,日本之崩壞,是人類文明的損失。

然而天生萬物,成住壞空,劫毀是人世間的大力。日本人在地震中秩序肅然,於悲哀尤有含蓄的歛寄,失去親人,並無亞洲農業社會那種殺豬般的嚎哭,尤見日本生死觀之美。

日本人慣見地震,社會的應變能力高強。平時賞櫻花之淒美,觀楓葉之愴紅,日本人早在明淨地看取宿命中劫數之將至,中國的歐陽修論五代的興亡:「嗚乎,雖曰人事,亦豈非天意哉。」日本人是最悟得天意的民族,因此心胸境界之空大,無以倫比。

由是之故,日本人以陰柔視人生。中國的書法雄厚,雖以行草見長,到得日本,毛筆字總有一股柔軟之氣。今日的日本人鋼筆書寫,字體總一板一眼的玲瓏方正,絕不苟且,其柔軟中有剛直的操守原則。

凡事追求認真,於日本認識不深的,即不無眼紅之意,因為日本人的嚴謹,他做不到。法裔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的「符號帝國」,觀察日本人的飲食擺設、和服裝飾、能劇臉譜,訝於日本人之重於「呈現」( Presentation),大小一個個漆盒子列好,套套裏有框框,框框裏又有匣匣,日本的裝飾本身,即一塊小豆糕,即成一門精緻的藝術,其內容之塵小,與包裝不成比例。

不明其中底蘊,即指日本人偏重奢麗的形式,而內容往往是空無。但仙台大地震日本人面臨災變的澹泊寧靜,亦無非此一形式精緻之延長。即使在生死之間,也要維護佛家講的觀自在之美。日本人於形式之華麗和嚴謹,在這個骨節眼上,昇華成品格與精神,這哪裏是形式?大象無形,大音稀聲,日本人反過來應用,空無就是最豐富的內容。

東方文化的精髓,由深得靜美之道的日本來代表,實是相彰得宜。

日本人知道他在世界的文化地位,向亞洲的鄰國,購物飲食,只知卡拉 OK的氾濫, AV色情的瘋狂,日本不屑以平等視之,但表面仍持之以禮。

深得春秋戰國寬和而兵詐之道,這一點尤為令人欽敬。

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當世,日本文化居良幣之首。這個國家不幸逢難,意義是不一般的,在舉世的愚庸、茍且、粗糙裏,凡精緻而嚴謹的,都應受鼓勵,日本的地震,是普世之痛。


(陶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