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為了削減財政赤字,決定大幅削減對大學的撥款,以致大學不得不大幅增加對學生的收費。有些大學,加幅高達兩倍,這叫一般家庭如何承擔得起?因此,學生在示威抗議時,行為比較激烈,不但與警方爆發了衝突,連誤闖示威區的皇室人員的汽車也給砸了。英國政府決定對暴動的學生作刑事檢控。事件令我聯想起很多問題。
(一)英國政府已著手以實際行動──減少開支去削赤,但同樣財赤嚴重的美國,卻寧願大印鈔票,也不肯增加徵稅,究竟哪種方法更負責任?
(二)亞洲金融風暴時,韓國所受打擊很大,但韓國人民沒有暴動,反而把家裏的金飾也拿出來獻給國家。當其時,我剛好有機會去首爾出席一個會議,深夜仍見到學生,冒著寒風在地鐵站門口,賣自製的糕點,以幫補家計。我見她手上仍拿著一本書,沒有生意時,不忘溫習功課。當時我深受感動。我心想,韓國有這樣的人民,國家應該很快會恢復元氣。事實證明,韓國在金融風暴之後,經濟復甦得很快,已追貼了日本。我不明白,為何西方國家的人民會這樣不理性,明知國家欠債纍纍,仍要求政府維持高開支?這樣發展下去,將如何收拾呢?
(三)英國政府為甚麼選擇先向大學開刀呢?香港的輿論不是認為大學撥款是最不應削減的開支嗎?英國一削就削這麼多,不怕對社會有不良影響嗎?
(四)從電視直播畫面所見,英國警方在對付示威者時的表現,遠不如香港警方克制,予人有刻意令衝突升溫的感覺。事後,警方更表態會對學生作刑事調查,有意秋後算帳。英國政府是否已下定決心,要以嚴厲的手段把學生的不滿壓下去?
(五)英國大學生的處境,令我覺得香港的大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世上並非所有的政府都有能力供子民上學。香港的大學生,不用任何審查已可借到低息貸款,但大學生仍埋怨一畢業就欠下一筆債,害得他們沒法儲首期買樓,前途無望。他們認為學生貸款應該可以不用計息,在特殊的環境下,甚至可以一筆勾銷。
想不到竟有輿論同情大學生的這種想法,借了社會的錢怎可以不還?這樣不負責任的大學生,將來怎有條件支撐我們的社會?靠這樣的大學生,我們的下一代可能真的再沒有低息貸款可借。
(六)我接觸過一些大學生,以他們的程度,我真不明白他們是怎樣升上去的?大學是否為了填滿學位,就甚麼水平的學生都收?用公帑勉強供他們讀到畢業,真的可以當已為社會培養了人才嗎?我擔心,花了這樣多錢的效果,只是在統計上提升了能入讀大學的學生比例,並令社會上多了一批自以為有大學資歷,不再甘心做基層工作的大學生。這對社會有甚麼好處?我寧願大學對收生的標準有一定的要求,這樣雖然令大學難入一點,但學生應會更珍惜入大學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