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4

治樓市多管齊下 助置業何須居屋 ~信報社評

一如所料,行政長官昨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以民生為主線,其中房屋政策所佔的篇幅最多,看來處理房屋問題已成政府未來一年的工作重點。對要求政府復建居 屋的人士來說,昨天的施政報告顯然未符他們的要求,「失望」及「不滿」之情可以理解。但我們過去反覆指出,復建居屋涉及的問題太廣,政府要重新返回擔當發 展商的角色,而居屋的質素、以至管理興建居屋計劃過程中的不法行徑(如偷工減料及收受利益),都曾經困擾政府一段長時間;可以說,居屋並非解決當前房屋問 題的良策,行政長官不對此作考慮而另闢蹊徑推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即所謂先租後買),雖然成效未知,但總比重新「跳入火坑」為佳。


造成當前樓市熾熱的原因,首先是政府過去幾年刻意控制土地和房屋供應量(為了針對九七年後樓市大跌而設的救亡措施),結果令供應逐年減少,導致供求 失衡,成為樓價被「炒高」的最佳助力;其次是國際游資充斥——○八金融海嘯之後各國汲汲於刺激經濟,大量印鈔以至熱錢到處流竄,而銀根寬鬆令利率降至零水 平,令入市置業(或炒作)的成本大減,面對這種環境,政府要令樓價回復平穩是非常困難的。樓宇供應從規劃到落成起碼需三至五年,即使政府願意復建居屋,對 於當前熾熱的樓市也不能起冷卻作用,這是主張復建居屋人士也同意的;興建居屋,是助民置業的其中一個途徑,但如果不建居屋,有沒有其他可以助民置業的方 案?


施政報告內提出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是以先租後買方式,令有居住需要的人士可以租住由房協興建的「實而不華」的中小型單位,租約期最長為五年, 待租約期滿之後,政府會退還一半淨租金,以供置業者作為繳付部分首期之用。對香港人來說,這種「先租後買」的助民置業計劃前所未見,技術問題甚多,能否順 利落實推行,或計劃是否受市民歡迎,有待時間驗證。但如施政報告內所言,這項計劃「沒有傳統居屋的轉售限制以及補價要求」,而且五年租住期可以令有意置業 者「有充裕時間思考其置業計劃」,五年內租金不會調整,則有利租屋者儲蓄,既有助民置業的作用,又毋須向置業者設下太多限制,是值得一試的新構思。

在土地 供應方面,政府仍然堅持以勾地表制度保留「調控」供應的能力,以目前樓市仍然冷不下來的現實,勾地表其實已可有可無,提供更多可供發展的土地(港鐵沿線仍 有不少供應),並安排定期拍賣,讓市場接收「政府要長遠穩定樓價」決心的訊息,應可大大發揮穩定樓市的作用。同樣令人覺得政府猶疑不決的,是規管一手樓的 銷售;施政報告內指政府「未能與(地產建設)商會就規管一手現樓的銷售達成共識,運輸及房屋局會成立督導委員會,具體討論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並於 一年內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既然政府與發展商無法達成共識,為何行政長官不立即啟動立法程序?針對一手樓銷售進行立法早在十多年前(九八年開始草擬法 例)就已進行,有關論據及要處理的問題其實早經政府和立法會反覆討論,立即啟動立法應無困難;治理樓市一方面要盡量保持供需平衡,另一方面,則要確保物業 市場交易公平、資訊透明,減少發展商借各種「發水」機會牟取暴利;政府下定決心規管一手住宅銷售,除了負有「主持公道」的責任,還有助扭轉市民對政府優待 大地產商的負面印象,我們認為立法規管的工作宜快不宜拖。


除了上述措施,施政報告提出暫停置業移民計劃,以及推出由市建局參與的「樓換樓」重建安排,為重建影響的自住業主提供另一選擇,都是各界近期不停向 政府呼籲、敦促當局執行的措施;前者容易令樓市炒風加劇,後者可以避免市建局收地供發展商賺取更多利潤而「原居民」被迫遷離自己居住多年的社區的惡果,現 在政府從善如流接受外間意見「撥亂反正」,是值得讚賞的決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