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可以散播偏見和盲點,特別是香港的新聞。譬如:「日本福岡右翼青年滋擾中國旅遊巴士」。「右翼」人士滋擾中國遊客,出於幾個島嶼的領土爭議。很明顯,這些日本「右翼」人士,是為了「保家衞國」,是日本的「愛國者」。
但華文傳媒把日本的愛國人士叫做「右翼」,中國的「保釣」份子或高喊抵制日本旅遊的中國人,卻是「愛國團體」,從來不叫「右翼」,請問新聞的「客觀、中立、公正」在何處?在文化的邏輯上,「愛國」出於民族主義情緒,就是右的表現。
民族主義都催生仇恨,福岡滋擾中國遊客,與在北京街頭喝駡日本留學生,完全沒有分別,只看華文傳媒,就以為世上沒有愛國的日本人,只有右翼的日本人;相反,中國人愛國,絕不是右翼。有人會反駁:釣魚台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日本人來侵佔我們的地方,我們抵抗,因此,愛國的是我們。但是這又暴露了另一個盲點:所謂釣魚台問題,中國的鄧小平早已定性:「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讓下一代解決。」
凡是神聖的,必不容爭議。如果閣下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對於上帝的存在,閣下必現在就深信不疑。如果有一位無神論者在你面前,說宇宙中沒有上帝,你會馬上與他爭論,捍衞上帝的神聖。因此,凡神聖的領土,必不容爭議,反過來說,凡可「擱置爭議」的領土,必不「神聖」。你承認可以「擱置」的,終究有點心虛。
日本政府的邏輯訓練比較成熟,當華裔的工貿大臣蓮舫說:尖閣列島主權爭議,即受到外務省的嚴正糾偏:不,沒有爭議。領土如果神聖,何來爭議呢?道理如果在你這邊的爭議,你又怎會甘願「擱置」呢?此一奇怪的爭議,令人想起民國時代在幼兒之間流行的一首《荒誕歌》:「小偷進了房,小狗叫汪汪。聾子聽見忙起床,啞巴大聲喊出房,瘸子跑得快,瞎子趕來幫,追呀追,追呀追,一把抓住頭髮,看看是個和尚。」「神聖領土」可以「擱置爭議」,當有「一把抓住頭髮,看看是個和尚」的荒誕之趣。
香港是個經濟城市,不要參糊荒謬的政治,雖然,福岡的中國旅遊巴,只受日本愛國人士有限的滋擾,沒有愛國鎗手上車擄人質,亂邦不入,日元雖然貴點,今年冬天,北海道還是值得一遊。
(陶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