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9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
美國眾議院於上周通過針對人民幣匯率的法案,隨後,歐盟加入施壓人民幣升值,美總統奧巴馬、財長蓋特納等更頻頻對人民幣施壓。不過,美國著名時評人指出,美國所面對的挑戰,並不是人民幣值。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著名主持人、美國《時代雜誌》撰稿人法理德.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7日撰文《時代雜誌》。曾經兩度專訪總理溫家寶的札卡利亞表示,美國面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不是人民幣幣值本身,歷史已經證明,單靠貨幣升值不能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札卡利亞指出,中國投放巨大資源於教育事業,產業鍊逐漸升級,未來美國所面對的挑戰,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民。
文章摘譯如下:
9月29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共同支持“人民幣法案”,將匯率低估視為出口補貼,授權行政部門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課徵平衡稅。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打擊人民幣匯率過低的黃金機會,但其實不是。這法案毫無意義,並且是對中國的最危險的煽動。法案不能解決美國所希望解決的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是美國國內不斷升溫的反中國情緒的一個表現,美國將因此失去了應對真正的中國挑戰的機會。 人民幣幣值被低估是無可置疑的。中國因此可以把他們所生產的玩具、衣物、電子產品以廉價出售到國外,特別是美國和歐洲。但匯率只是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的其中一個原因。(其他原因包括低工資、優良的基建、殷勤的商務招待、服從性高的工會,以及辛勤的勞工)單單把人民幣升值,不會改變一切。
大部份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較美國企業低25%。如果中國政府不作干預,人民幣兌美元將會升值20%。因此,假如把中國貨品的製造成本提升20%,也不會使美國的工廠更具競爭力。最終,其他低工資經濟體,如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將會得到好處,他們生產的貨品與中國所造的差別不大。再者,這些國家,以及亞洲的其他國家,也同樣地將幣值貶低。
2005至2008年間,由於美國政府對中國施壓,中國容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1%。儘管匯率急劇上升,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出口額仍然不斷擴大。當然,受到經濟衰退的打擊,中國出口放緩,但與其他同樣不容許其貨幣升值的國家相比,中國出口放緩的速度則比較溫和。因此,儘管中國的貨品相對昂貴,他的經濟表現仍較其他出口國家優勝。
回顧歷史,你也會找到同樣的結論。1985年,美日達成了《廣場協議》,威逼日本將日圓升值。但是,當日圓升值了50%後,也不能使美國的貨品更具競爭力。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指出,自2002開始,跟與美國有貿易來往的國家的貨幣比較,美元貶值了23%,但仍未能使美國的出口額急劇暴增。美國從世界90個國家入口貨品。這是否因為這些國家操縱匯率?還是因為美國喜歡消費多於投資和生產的結果?
真正從中國而來的挑戰,並不是氾濫不絕的廉價中國貨品。這正好剛剛相反:中國正在升級其產業鍊,而這將會對美國經濟構成最具體的新的挑戰。
過去30年,中國致力於建造基礎設施,沒有投放資源於其國民身上。當時中國主要是保持工資低、生產低邊際利潤的成品。辛勤的廉價勞工就已經足夠。但是,中國的工廠需要走向現代化,建造世界級、高效應的道路、碼頭和空港。這一切建造的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
現在,中國希望提供高質的貨品和服務。這意味著,在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中國政府清楚指出,將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訓,如建造道路一樣堅決。自1998年開始,中國大規模地向教育投放資源,投放在教育事業的開支為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倍。過去10年,中國的大學總數較以往增加了一倍。
2007年,中國的大學生總數為500萬人,較1997年的100萬名大學生增加了5倍。中國九大高校組建中國版的“常春藤聯盟”。在這一時期,歐洲及美國的大學,由於大幅削減開支而受到打擊,中國正朝著相反方向前進。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溫(Richard Levin)指出,中國在10年內建造出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事業,擴張速度是前所未見。事實上,自2000年開始,中國的大專教育入學人數的增長數量,超過了美國大專教育的入學人數的總量。
前所未見的教育投資,對中國及美國有甚麼意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Fogel)曾經估計了接受過良好訓練的工人對經濟的影響。在美國,一個高中畢業生與一個大學畢業生的生產力分別為一個初三畢業生的1.8倍和3倍。在服務業方面,印度學生英語能力較佳,並受過信息科技訓練,因此中國仍然落後於印度,但將來,中國將會進佔這個巿場。福格爾相信,高技術工人的增加,將會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到了2040年,中國的GDP將達到123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系。
扎卡利亞認為,不管這個數字是否正確,福格爾對中國的增長過份樂觀。真正來自中國的挑戰,不是中國操縱貨幣匯率,或是其他隱藏的補貼,而是其策略性投資,及自身的努力。最有效的回應,並不是開徵關稅,而是進行結構性改革,投放新的資源,使美國的經濟及其工人更具生產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