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心齋橋購物街上,有一家叫「西川」的被單店,開了一百多年,貨物非常有信用,利馬生產的駝羊毛,在世界上只賣給 Loro Piana,另一家就是西川,做被單。
駝羊毛的被,一蓋之後便會上癮,那麼薄的一張,蓋了在寒冷的冬天會出汗的。西川也賣最高級的絨毛被,那是西伯利亞雪鵝頸項的絨做的,名副其實輕若鴻毛,不知道要多少隻才能集成一張。這回也買了,但不貪心要厚的,薄的就行,不然蓋後全身發滾。
到了東京,如果想找一些罕有的禮物,最好到日本橋的「三越」老店去,那裏的八樓,一向是擺着各類有品味的貨物。
找到了一個盤子,最合我心意。最近大家吃飯,喜歡把所有的食物放在一個盤中,捧着到電視機前,一面看連續劇一面吃。那個盤,每天用到,非用一個看了賞心悅目的不可。
這回發現的是津輕地方做的漆盤,那裏的漆器最為精細,黑底,藍色的表面,塗得發亮,喜歡得不得了,高興極了。
另外有個杯,樣子像是銀打的,但塗着淺藍色,也有淺紅的、黑色和銀色,漂亮得不得了。裏面裝着幾塊冰,已溶解了一半,店員說是早上開店時放的,當今已傍晚,還看到冰,真是厲害。
用什麼做的?原來為世上最堅硬又最輕巧的金屬:銻。杯子有兩層,裏面真空,放了熱水也不會燙手,冰亦不溶,一拿上手,輕得不能令人置信。
到底是不是那麼有用?管那麼多幹什麼?自己喜歡就是,不問價錢,即刻買了。這回給自己的禮物,可讓我開心一整年。
我愛洋蔥
2011-12-07
梁文道:《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
殺人吃人者為何無罪
我們有時候在電影,或者電視、小說,通俗文化裡面看到這樣一種場景:有一群人在大海上面漂流,或者在一個地方遇難,這時候已經沒東西吃了,怎麼辦呢?是大家都一起餓死了,還是說選一個看來病的快不行,反正得死的人,把他吃了,又或者至少把他那份口糧奪過來,好拯救大家的命,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呢?
我今天跟明天要給大家介紹一本非常薄,但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複雜的小書,叫《洞穴奇案》。我們看到書上面寫的作者叫薩伯(Peter Suber),但是薩伯並不是這本書的唯一一個作者。這本書另一個作者,也可以說是它的原作者,叫Lon Fuller,這位富勒是美國以前在哈佛教書的有名的法學家。
這本書本身的構成就很神奇。是這樣的,富勒50年前,1949年的時候出了一本小書,就叫做《洞穴奇案》。這本小書講的就是把我剛才說的那種情景,把它變得更複雜,更精巧。是說有五個人,一起跑去探險一些洞穴,結果忽然遇到山崩,把這個洞口給堵住了,救援隊就趕過來救人了。但是搞了半天,始終進不去,而且在這個過程裡面,又遇到山崩,救援小組都有十個人被犧牲。
這時候很多人到現場了,有工程師,有科學家,甚至有牧師,還有醫護人員。繼續下去,裡面的人困了十多天,二十天,又累又餓。最後他們發現沒辦法這麼等了,裡面有一個人叫威特摩爾,提出一個解決方法:不如這樣子,我們來「擲色子」,輸了的那個人就要給大家吃掉。
他提出這個建議,大家都覺得這不大好,後來回頭一想,好,就這麼辦,總好過五個人一起死吧。然而在這個時刻,這個威特摩爾忽然又說不,我退出了,我覺得還是不大好,我們再多等一個禮拜吧。但那四個人不讚成,堅持這麼做。
他們身上還有一個無線電對講機跟外面聯絡,就問過外面醫生說,你們還得幾天才能救我們?外頭說起碼還得十天。你說我們這麼還熬得下去嗎?外面的醫生就沉默暗示是活不下去了。萬一我們現在有一個人死了,我們吃了他的肉,我們還能活下去嗎?那個醫生就說這也許還有點機會。
接著這個無線電就斷了十多天,終於裡面的人被救出來,但是只剩四個人,這四個人果然殺了其中一個人。殺了誰?就是那個當初提出這個建議,後來又退出的威特摩爾。原來這個威特摩爾退出這個建議之後,那四個人照樣去擲色子。其中有一個人就說你不願意擲,我幫你擲,這個威特摩爾居然還同意,說好吧,你要擲就擲吧。結果擲出來,就是他輸了,所以這四個人就殺了他,吃了他的肉。
現在問題來了,所有人都為這個案子在爭論。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四個人其實也真是沒辦法,應該判他們無罪,或者特赦他們。結果這個案子一路打,就打到了假想國家的最高聯邦法院裡面。
這本書主要內容就是談當時這個聯邦最高法院的五位大法官,針對這個案子提出的判決。五位大法官是意見完全不一樣,而且各自都說得很有道理,也很精彩。其實富勒這個作者要這麼寫,是要透過這個案子,五個大法官的判詞,去讓我們看到這麼一個案子,你站在不同的法學觀點,會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的。
這構成了當年的一個很經典的一個思想實驗。一個判例,數十年來法學雜誌上、期刊上面仍然有人在討論這個案子。在50年之後,就是90年代的時候,我們這位作者薩伯(也是一位法學家、哲學家)又把這個案子重寫一遍。這時候加添了九位法官的意見,代表西方法學界50年來最新的進展,一些看法,然後試圖把他們的看法,那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也融匯到這個案子裡面。所以這本書,是非常好玩兒,不要以為它那麼薄,裡面講的東西可難搞了。
我們就來看一下。50年前的時候,首席法官是認為那四個人有罪,但是建議他們的國家的行政首長特赦他們,利用權力特赦他們。
但是其中有一個法官叫做福斯特法官,就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他反對首席法官的意見,認為他們根本沒罪,為什麼?他用了法學裡面很有名的「自然法」的觀點--就是說我們要注意,案發的時候,那四個困在地底洞穴裡面的人,根本不處在文明社會的狀態,而是處在一個自然狀態。在那個狀態底下,你如果不吃別人的話,你就必須要死亡,這已經不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常態。真正的文明社會是假定了人跟人能夠和平共處的,我們所有成文的法律都是假設我們是一個正常的社會,人與人之間能夠和平共處。所以說在那個情況下,我們現有的法律並不適用,那些人並沒有犯我們法律裡面所規定的謀殺罪。
而且他還提出一點:很多人認為生命的價值是絕對不容置疑的,可是難道這是真的嗎?平常統計學家都可以告訴你,修建一條一千里的四車道高速公路,平均要付出多少生命,這都是算得出來的。為什麼我們還要修高速公路呢?難道我們不知道修高速公路、蓋高樓必然會有工人會犧牲嗎?可見我們常常是為了生存跟利益,而犧牲少數人的生命。他還提出這些人可以某程度講,是自衛殺人,但這說得通嗎?我們明天繼續。
如何審判洞穴殺人的漏網之魚
昨天我們介紹《洞穴奇案》,這本非常複雜驚奇的小書的時候,提到那一個洞穴吃人案打到最高法院。在那個假想的國度裡面,有一位法官叫做福斯特法官。他認為當時那個洞穴的環境已經不能夠用正常的法律文明社會的標準去談,那是個「自然法」的狀態。法學界裡面常常有了一種討論,就是到底有沒有「自然法」這回事、「自然法」又能不能夠拿來當做司法制度裡面可以引用的一種法呢?好了,現在有另一位大法官提出不同的看法反駁他,這位法官叫唐丁法官。
唐丁法官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說我們經過宣誓並被授權執行聯邦的法律,我們又根據什麼授權把自己變成了《自然法》法庭的法官呢?如果這些人真的受《自然法》的約束,我們什麼時候具備解釋和適用這些《自然法》的權利呢?毫無疑問,我們並沒有處於自然狀態之中(這句話我覺得是相當有力的),所以他就不讚成昨天的福斯特法官的講法。
昨天的福斯特法官就提出,這四個人是在「例外狀態」--就是說殺人是不對的,但是當你出於自衛,就你不殺那個人,你會死的時候,那你是不是可能殺人呢?他就用這樣的理由來幫那四個人辯護。
可是,這位唐丁法官就說了,飢餓並不是殺人的理由,為什麼?他們國家以前曾經有一個人,因偷竊一個面包而被指控。被告答辯說他處於非常飢餓的狀態,而法庭沒有接受他的答辯理由。如果飢餓不能夠成為盜竊的正當理由,又怎麼能夠成為殺人的正當理由呢?這個也說的很有道理,對不對?
好,然後再另一位法官,叫基恩。基恩法官就說,我不想在這裡去討論那麼多複雜的道德觀念,因為法官宣誓是用於法律而不是個人的道德,我們應該把個人的道德觀念擺在一邊。這位法官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對政治、法律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很特定的看法。他說,我們的政體裡面強調立法至上的原則(這其實也是很多美國跟西方法學界裡面常常討論,到底三權裡面哪一權最大?很多人就會認為是立法權最大。)從這個原則解釋出來,法官就有義務忠實的去解釋法律條文。根據法律的平實含義來工作,而不能夠參考個人的意願或者個人的正義觀念。我們知道在很多國家裡面一些法官,特別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有解釋憲法的權利,在釋憲的時候,是不是把一些個人的意思摻雜進那些法律條文呢?基恩法官就認為,這麼做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夠用這種做法來處理法律。依照法律的字面意義,謀殺就是殺人,這四個人再怎麼有道理,再怎麼值得同情,很遺憾的,他們仍然是有罪的,他們仍然要被處以絞刑。
但是後來又有另一個法官,就是第五位法官叫做漢迪法官。漢迪法官就提出了跟基恩截然相反的觀點。基恩主張司法是要完全獨立、忠實的去解釋法律的字面意義,不能夠踰越自己的界限。但是這一位漢迪法官,他居然提出什麼?他說現在很多報紙做民意調查,對我們這個洞穴吃人案,九成的人認為,應該寬恕被告或給予象徵性的懲罰後釋放。公眾對這個案子的態度十分明顯的。如果我們想要和公眾在觀點上保持合理一致的話,宣佈這些人無罪無須涉及任何遁詞。也就是說這位法官居然認為法庭是有責任或者應該符合公眾意見。
這麼一講,我們大家就會說,這不對啊,那不就變民粹主義了嗎?法庭怎麼能夠跟隨公眾意見呢?可是他的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所謂的法律,所謂的司法,不能夠只是少數人的智力遊戲,不能夠總是做一些判決是違反整個社會的常識,法律這個東西不只是一些死板的條文,它是有一個現實的社會背景,它總是應該適用於一個地方,一個社會,它原有的風俗習慣跟大多數人的共識跟情感的。如果法律完全違背了大多數人的共識和情感的話,這樣的法律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法律難道不只是空中樓閣嗎?
結果五位法官,兩個是贊成這四個人有罪應該處以極刑,兩個人認為他們應該無罪釋放,中間也有些不同的意見,比如說有人認為他有罪,但是要行政首長特赦他,有一個人說自己判斷不了,退出。結果二比二,使得最高法院對這個事情就維持了原來的法庭的原判,那四個人就被判死刑,處以絞刑了。
我們這位作者薩伯,接著寫的是什麼呢?他又把這個故事接下去,說在50年前之後,人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當年那個洞穴裡頭吃了那個人而活下來的不止那死掉的四個被告,還有一個。而這一個是後來跑掉了,當年的四個人被審的時候都沒有供出來。這個跑掉的人現在是幾十歲的老人了,才被逮著,結果又被送上法庭。
這個時候聯邦法院的大法官有九個法官,那這九個法官又要從新再審這個人,就等於把那年那種案子再重審一遍。結果這九個人又是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還是一樣沒辦法分出到底這個人是有罪或無罪,但是這裡面這九個人所闡述的觀點就更長篇,也更複雜。他們就代表了就是法學到現在最新的進展。大家光聽我講是不夠的,我建議每個對法律有興趣的人,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我們有時候在電影,或者電視、小說,通俗文化裡面看到這樣一種場景:有一群人在大海上面漂流,或者在一個地方遇難,這時候已經沒東西吃了,怎麼辦呢?是大家都一起餓死了,還是說選一個看來病的快不行,反正得死的人,把他吃了,又或者至少把他那份口糧奪過來,好拯救大家的命,這麼做到底對不對呢?
我今天跟明天要給大家介紹一本非常薄,但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複雜的小書,叫《洞穴奇案》。我們看到書上面寫的作者叫薩伯(Peter Suber),但是薩伯並不是這本書的唯一一個作者。這本書另一個作者,也可以說是它的原作者,叫Lon Fuller,這位富勒是美國以前在哈佛教書的有名的法學家。
這本書本身的構成就很神奇。是這樣的,富勒50年前,1949年的時候出了一本小書,就叫做《洞穴奇案》。這本小書講的就是把我剛才說的那種情景,把它變得更複雜,更精巧。是說有五個人,一起跑去探險一些洞穴,結果忽然遇到山崩,把這個洞口給堵住了,救援隊就趕過來救人了。但是搞了半天,始終進不去,而且在這個過程裡面,又遇到山崩,救援小組都有十個人被犧牲。
這時候很多人到現場了,有工程師,有科學家,甚至有牧師,還有醫護人員。繼續下去,裡面的人困了十多天,二十天,又累又餓。最後他們發現沒辦法這麼等了,裡面有一個人叫威特摩爾,提出一個解決方法:不如這樣子,我們來「擲色子」,輸了的那個人就要給大家吃掉。
他提出這個建議,大家都覺得這不大好,後來回頭一想,好,就這麼辦,總好過五個人一起死吧。然而在這個時刻,這個威特摩爾忽然又說不,我退出了,我覺得還是不大好,我們再多等一個禮拜吧。但那四個人不讚成,堅持這麼做。
他們身上還有一個無線電對講機跟外面聯絡,就問過外面醫生說,你們還得幾天才能救我們?外頭說起碼還得十天。你說我們這麼還熬得下去嗎?外面的醫生就沉默暗示是活不下去了。萬一我們現在有一個人死了,我們吃了他的肉,我們還能活下去嗎?那個醫生就說這也許還有點機會。
接著這個無線電就斷了十多天,終於裡面的人被救出來,但是只剩四個人,這四個人果然殺了其中一個人。殺了誰?就是那個當初提出這個建議,後來又退出的威特摩爾。原來這個威特摩爾退出這個建議之後,那四個人照樣去擲色子。其中有一個人就說你不願意擲,我幫你擲,這個威特摩爾居然還同意,說好吧,你要擲就擲吧。結果擲出來,就是他輸了,所以這四個人就殺了他,吃了他的肉。
現在問題來了,所有人都為這個案子在爭論。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四個人其實也真是沒辦法,應該判他們無罪,或者特赦他們。結果這個案子一路打,就打到了假想國家的最高聯邦法院裡面。
這本書主要內容就是談當時這個聯邦最高法院的五位大法官,針對這個案子提出的判決。五位大法官是意見完全不一樣,而且各自都說得很有道理,也很精彩。其實富勒這個作者要這麼寫,是要透過這個案子,五個大法官的判詞,去讓我們看到這麼一個案子,你站在不同的法學觀點,會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的。
這構成了當年的一個很經典的一個思想實驗。一個判例,數十年來法學雜誌上、期刊上面仍然有人在討論這個案子。在50年之後,就是90年代的時候,我們這位作者薩伯(也是一位法學家、哲學家)又把這個案子重寫一遍。這時候加添了九位法官的意見,代表西方法學界50年來最新的進展,一些看法,然後試圖把他們的看法,那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也融匯到這個案子裡面。所以這本書,是非常好玩兒,不要以為它那麼薄,裡面講的東西可難搞了。
我們就來看一下。50年前的時候,首席法官是認為那四個人有罪,但是建議他們的國家的行政首長特赦他們,利用權力特赦他們。
但是其中有一個法官叫做福斯特法官,就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他反對首席法官的意見,認為他們根本沒罪,為什麼?他用了法學裡面很有名的「自然法」的觀點--就是說我們要注意,案發的時候,那四個困在地底洞穴裡面的人,根本不處在文明社會的狀態,而是處在一個自然狀態。在那個狀態底下,你如果不吃別人的話,你就必須要死亡,這已經不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常態。真正的文明社會是假定了人跟人能夠和平共處的,我們所有成文的法律都是假設我們是一個正常的社會,人與人之間能夠和平共處。所以說在那個情況下,我們現有的法律並不適用,那些人並沒有犯我們法律裡面所規定的謀殺罪。
而且他還提出一點:很多人認為生命的價值是絕對不容置疑的,可是難道這是真的嗎?平常統計學家都可以告訴你,修建一條一千里的四車道高速公路,平均要付出多少生命,這都是算得出來的。為什麼我們還要修高速公路呢?難道我們不知道修高速公路、蓋高樓必然會有工人會犧牲嗎?可見我們常常是為了生存跟利益,而犧牲少數人的生命。他還提出這些人可以某程度講,是自衛殺人,但這說得通嗎?我們明天繼續。
如何審判洞穴殺人的漏網之魚
昨天我們介紹《洞穴奇案》,這本非常複雜驚奇的小書的時候,提到那一個洞穴吃人案打到最高法院。在那個假想的國度裡面,有一位法官叫做福斯特法官。他認為當時那個洞穴的環境已經不能夠用正常的法律文明社會的標準去談,那是個「自然法」的狀態。法學界裡面常常有了一種討論,就是到底有沒有「自然法」這回事、「自然法」又能不能夠拿來當做司法制度裡面可以引用的一種法呢?好了,現在有另一位大法官提出不同的看法反駁他,這位法官叫唐丁法官。
唐丁法官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說我們經過宣誓並被授權執行聯邦的法律,我們又根據什麼授權把自己變成了《自然法》法庭的法官呢?如果這些人真的受《自然法》的約束,我們什麼時候具備解釋和適用這些《自然法》的權利呢?毫無疑問,我們並沒有處於自然狀態之中(這句話我覺得是相當有力的),所以他就不讚成昨天的福斯特法官的講法。
昨天的福斯特法官就提出,這四個人是在「例外狀態」--就是說殺人是不對的,但是當你出於自衛,就你不殺那個人,你會死的時候,那你是不是可能殺人呢?他就用這樣的理由來幫那四個人辯護。
可是,這位唐丁法官就說了,飢餓並不是殺人的理由,為什麼?他們國家以前曾經有一個人,因偷竊一個面包而被指控。被告答辯說他處於非常飢餓的狀態,而法庭沒有接受他的答辯理由。如果飢餓不能夠成為盜竊的正當理由,又怎麼能夠成為殺人的正當理由呢?這個也說的很有道理,對不對?
好,然後再另一位法官,叫基恩。基恩法官就說,我不想在這裡去討論那麼多複雜的道德觀念,因為法官宣誓是用於法律而不是個人的道德,我們應該把個人的道德觀念擺在一邊。這位法官很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對政治、法律之間的關係有一個很特定的看法。他說,我們的政體裡面強調立法至上的原則(這其實也是很多美國跟西方法學界裡面常常討論,到底三權裡面哪一權最大?很多人就會認為是立法權最大。)從這個原則解釋出來,法官就有義務忠實的去解釋法律條文。根據法律的平實含義來工作,而不能夠參考個人的意願或者個人的正義觀念。我們知道在很多國家裡面一些法官,特別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有解釋憲法的權利,在釋憲的時候,是不是把一些個人的意思摻雜進那些法律條文呢?基恩法官就認為,這麼做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夠用這種做法來處理法律。依照法律的字面意義,謀殺就是殺人,這四個人再怎麼有道理,再怎麼值得同情,很遺憾的,他們仍然是有罪的,他們仍然要被處以絞刑。
但是後來又有另一個法官,就是第五位法官叫做漢迪法官。漢迪法官就提出了跟基恩截然相反的觀點。基恩主張司法是要完全獨立、忠實的去解釋法律的字面意義,不能夠踰越自己的界限。但是這一位漢迪法官,他居然提出什麼?他說現在很多報紙做民意調查,對我們這個洞穴吃人案,九成的人認為,應該寬恕被告或給予象徵性的懲罰後釋放。公眾對這個案子的態度十分明顯的。如果我們想要和公眾在觀點上保持合理一致的話,宣佈這些人無罪無須涉及任何遁詞。也就是說這位法官居然認為法庭是有責任或者應該符合公眾意見。
這麼一講,我們大家就會說,這不對啊,那不就變民粹主義了嗎?法庭怎麼能夠跟隨公眾意見呢?可是他的說法也不無道理,因為所謂的法律,所謂的司法,不能夠只是少數人的智力遊戲,不能夠總是做一些判決是違反整個社會的常識,法律這個東西不只是一些死板的條文,它是有一個現實的社會背景,它總是應該適用於一個地方,一個社會,它原有的風俗習慣跟大多數人的共識跟情感的。如果法律完全違背了大多數人的共識和情感的話,這樣的法律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法律難道不只是空中樓閣嗎?
結果五位法官,兩個是贊成這四個人有罪應該處以極刑,兩個人認為他們應該無罪釋放,中間也有些不同的意見,比如說有人認為他有罪,但是要行政首長特赦他,有一個人說自己判斷不了,退出。結果二比二,使得最高法院對這個事情就維持了原來的法庭的原判,那四個人就被判死刑,處以絞刑了。
我們這位作者薩伯,接著寫的是什麼呢?他又把這個故事接下去,說在50年前之後,人們很驚訝的發現,原來當年那個洞穴裡頭吃了那個人而活下來的不止那死掉的四個被告,還有一個。而這一個是後來跑掉了,當年的四個人被審的時候都沒有供出來。這個跑掉的人現在是幾十歲的老人了,才被逮著,結果又被送上法庭。
這個時候聯邦法院的大法官有九個法官,那這九個法官又要從新再審這個人,就等於把那年那種案子再重審一遍。結果這九個人又是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還是一樣沒辦法分出到底這個人是有罪或無罪,但是這裡面這九個人所闡述的觀點就更長篇,也更複雜。他們就代表了就是法學到現在最新的進展。大家光聽我講是不夠的,我建議每個對法律有興趣的人,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2011-12-05
教主私館
專門介紹餐廳的澳門報紙《品報》的老板周義,相識多年,他說:「有一家很特別的私房菜,叫教主私館。」
「教主?」我笑問:「什麼教主?羅馬教主?」
周義說:「主廚是一個叫葉聖欣的人,胖子一個,留着大鬍子,樣子像日本真理教的麻原彰晃,所以大家都叫他做教主。」
兩層建築,裝修得簡單優雅,葉聖欣從廚房中走出來。乍看之下,因為留着鬍鬚,人又胖,是有點麻原彰晃的影子,但本人眼睛大大地,很可愛。
同時出現的是他的父親,也一樣胖,就是不覺老,和他父親一比,才知道他很年輕,別給那鬍子騙去。教主小時到外面流浪,認識多國食材,深入研究,加上跟過多位名廚,根基紮得極好。
今晚做的湯有兩種選擇:法國有機鮮茄野菌,和黑豬楊桃川貝鱷魚湯。前菜是西班牙黑豬油黑松露醬跟法國棍包。頭盤三道:教主手打乳酪、蟹身酒糟胡椒香球、法國野菌長腳蟹肉撻。主菜四選一:吉品三十六頭鮑魚扣澳門大菇、大虎蝦二吃、陳皮炖野生水魚、法國海鮮拼盤。第二道主菜二選一:西班牙黑豬豬油手打 麪、臘味蒸飯。甜品有木糠
布甸、芝士蛋糕和陳皮川貝燉新奇士橙。
每客澳門幣五百六十元,有錢賺嗎?問父親。
他慈祥地:「澳門的年輕人都去當荷官,兒子有心做廚子,我當然支持,不虧本就是。」
地址:澳門新口岸皇朝區冼星海大馬路南岸花園第一座 323號地下
電話: 853 6212 7879
(蔡瀾)
「教主?」我笑問:「什麼教主?羅馬教主?」
周義說:「主廚是一個叫葉聖欣的人,胖子一個,留着大鬍子,樣子像日本真理教的麻原彰晃,所以大家都叫他做教主。」
兩層建築,裝修得簡單優雅,葉聖欣從廚房中走出來。乍看之下,因為留着鬍鬚,人又胖,是有點麻原彰晃的影子,但本人眼睛大大地,很可愛。
同時出現的是他的父親,也一樣胖,就是不覺老,和他父親一比,才知道他很年輕,別給那鬍子騙去。教主小時到外面流浪,認識多國食材,深入研究,加上跟過多位名廚,根基紮得極好。
今晚做的湯有兩種選擇:法國有機鮮茄野菌,和黑豬楊桃川貝鱷魚湯。前菜是西班牙黑豬油黑松露醬跟法國棍包。頭盤三道:教主手打乳酪、蟹身酒糟胡椒香球、法國野菌長腳蟹肉撻。主菜四選一:吉品三十六頭鮑魚扣澳門大菇、大虎蝦二吃、陳皮炖野生水魚、法國海鮮拼盤。第二道主菜二選一:西班牙黑豬豬油手打 麪、臘味蒸飯。甜品有木糠
布甸、芝士蛋糕和陳皮川貝燉新奇士橙。
每客澳門幣五百六十元,有錢賺嗎?問父親。
他慈祥地:「澳門的年輕人都去當荷官,兒子有心做廚子,我當然支持,不虧本就是。」
地址:澳門新口岸皇朝區冼星海大馬路南岸花園第一座 323號地下
電話: 853 6212 7879
(蔡瀾)
2011-11-22
沈旭暉: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黃毓民--香港政治傳訊的迷思
黃教授:
區選前,因為對選舉的不同意見,你在網絡平台,以「投共」猛烈批評林輝和陳景輝等青年朋友,理據是林輝的工作單位Roundtable接受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先生的捐款,「論證」過程之粗口含量,雙方似是殺父仇人,即便我等對之習以為常,亦覺詫異。此前,閣下亦曾多次以不學無術等理由,點名批評不同與你立場出現分歧的青年學者為「蛋頭學棍」;其他就區選期間對民主黨等的人身攻擊,一葉知秋。我並非這類節目的聽眾,一般不會評論本土政治,基於從小對教授的敬重,你以往說我可當副局長也好、不學無術也好,我從來一笑置之。
但當「投共」這調兒,又在你的「票債票償」運動重播,而這個運動,我們實在難以理解,我想,這值得以政治傳訊框架分析你的運動的問題,以及誅心之論對社會、對學界的傷害。由於我不會再寫,此刻也不怕觸及選情,就成了一篇長文。一次選舉的得失,可以說並不重要;泛民(一般人的定義、不是你的定義)失利,有其組織、地區、動員、大氣候諸般原因,也不應被主要歸咎為你的責任;但你在這個運動究竟對香港傳遞了甚麼訊息,卻是重要的問題,而且,也是你的責任。
一、當「泛民」Vs和平理性民生實務發展風度
據你的說法,民主黨在政改出賣民主,所以欺騙性比建制派更大,所以應率先打擊;又由於民主黨等同建制派,所以建制派漁人得利,只是「偽命題」。究竟民主黨是否還屬泛民,這確是應讓選民決定的,不少人確實對民主黨上一代政客有不同程度的不滿,傳統民主派由理念到組織網絡、地區工作,都大有改善空間。我肯定人民力量的支持者(無論數目有多少)不少在真誠地追隨這理念,對個別朋友欣賞佩服,假如有合適的分工,他們是其他泛民團體沒有的人才。
但你說你有真理,真理報、真理教也會有真理;一個運動得以成功,傳訊才是關鍵。無論是援引Karl Deutsch的政治溝通論、Robert Jervis的國際關係錯覺論、還是互聯網時代的傳訊論,政治傳訊,必須讓受眾明白你的理念,重點是(1)擴大你作為訊息發佈系統的接觸面、(2)增強你接受反饋和改良訊息的能力和彈性,和(3)令受眾多元化。這些準則,都和你的運動似乎相反。
須知政治傳訊的成效,不應以利益為準。試舉一例:假如你下回說公民黨的環保取向出賣港人,以環保劃界又搞「追擊」、「票債票償」,就算在網絡聲嘶力歇,也不等於投票給你的,是基於你的新論而投,因為不少人認識的你,還定格在回憶的毓民;那樣的傳訊效果,就算你高票當選,也不足道,遑論落敗。
在目前這個不完整的訊息體系,選民投票給你們,可以代表你說的對民主黨和建制派都不滿,但也可以是把你和民主黨歸類為同路人、再二擇其一;有意投票懲罰民主黨的選民,固然可能認同你的敵人定性,但也可能只要輕罰民主黨,不知道你要把他們往死裡打。全香港多少人知道、認同你們說「三分天下」的目標,這是極大的疑問,以下會詳述。
相反的是,另一方的傳訊,卻十分成功:拒絕投票給民主黨、公民黨、民協等的人,可以是對他們有各自各不滿,但也可能是從來分不清你們的差別,例如誤會你還在代表泛民,你的追擊代表著泛民的新風格。我們可以不喜歡新民黨或愛護香港力量,但必須承認它們策略的奏效:這策略,正是利用了你的運動製造的訊息落差,作自己的有效傳訊,將所謂「激進暴力」(不完全是議會那些、更是他們眼中你針對民主黨那些不必要的人身挑釁),標籤於整體泛民身上,讓人得到「泛民班友好亂」的訊息;再基於你和公民黨在公投運動的結盟,將「暴力」與「訟棍」綑綁,對此,從《文匯報》到愛護香港力量的文宣,都表達得清晰不過。像你的老對手白韻琴女士,只要左一句理性、右一句務實,選民又在電視看到你們的追擊動作、知道你們的候選人都不重視地區工作,繼而認定兩者的關連(泛民就是不做地區工作、愛搞挑釁式追擊),選擇,就會條件反射地出現。
結果,建制派成功將「泛民」,傳訊為和平、理性、民生、實務、發展、風度、的對立,這,就是成功的傳訊。
二、一加一不等於二:「三分天下」還是「一鑊熟」?
你可能會說,「這與我何干呢?」但須知到,無論你說甚麼,訊息都是不出香港人網的,我的中產朋友大多不能分辨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八十後,只相信你和公民黨、民主黨就像民建聯和公聯會的關係,反而對新民主同盟、獨立泛民印象模糊,因為他們沒有太多負擔。
一些政府朋友私下早言明,這次選舉的目標,就是通過這個訊息落差,製造其眼中的「一鑊熟」,而不是你說的「三分天下」;你儘管不殺伯仁(因為殺不了),即便不算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這些「伯仁」,也會為你而死。理論上,若建制操局者當你和民主黨都是泛民,應該把你們的總票數,算為泛民應有得票,例如2000+200=2200,來與建制派的得票(例如2500)比較。但實際上,他們的算法卻不是這樣,而是在上述基數打兩個折扣:反外傭和反暴力,相信有了兩種民粹主義的夾擊,泛民的中產基本盤就會流失,即假定沒有了這200,2000卻可能會湧現原來的500,加上這些票源接近溫和建制派,一來一回,那才是泛民正常發揮的水平。有了「票債票償」(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在個別選區,1+1不等於2,反而可能變成0.5。
你無疑吸引了一些以往不關心政治的朋友發聲,或你說的「拉闊了光譜」,但那已變成你自己的光譜,而且不見得這反映「年青人出來投票」;更糟糕的是,你對(前)同伴的挑釁絕非和平分手,令「和平理性」一類在香港最有叫座力的空話,被建制派壟斷;但最致命的,還是你似乎反動員了那些很不滿你們行為的所謂沈默大多數。你說投票率高,你有功勞,其實這現象,可能因為建制派動員,可能是你的魅力動員,但難道不可能是你反動員出來、或右翼民粹主義根據你的形象動員出來?這又是誰的功勞?
假如你們的選票,一律來自要把民主黨往死理打的死忠支持者,「票債票償」,原來亦不失王道:畢竟如你所言,選民沒有選擇,也可以投白票。假如你們大量當選,取代民主黨領導香港民主運動,甚至全軍覆沒、但能給港人切實可行的路線圖,讓社會起碼有信心在你的路線領導下,民主運動的支持會回到六成,大家亦自欽敬。但撫心自問,你真的想過你的路線有執政的可能,或起碼是製造廣義的泛民執政的可能嗎?假如香港真的有很多人不滿民主黨,卻更不滿你,這不是很諷刺嗎?
假如你們的選票、泛民的失票部分來自傳訊不清晰的誤會,而發放訊息的一方,明知道上述傳訊落差會出現,而沒有盡力避免誤會出現,無論對最終結果有沒有關鍵影響,這,恐怕卻是詭道、魔道。當然,100%成效的傳訊是不可能的,但你既然深知香港人習慣二分法,你的傳訊,卻實在有太多奇怪之處:
三、區選傳訊的奇怪矛盾:伯仁為你而死?
•你相信打擊民主黨應打擊全黨,即使有黨員支持你用來劃線的公投也一視同仁,除非像法輪功說的「退黨保平安」。但在傳訊角度,若黨的任何個體不應被厚待,則邏輯上,他們個人更不應被苛待。以民主黨青年候選人羅健熙、區諾軒為例,他們在保育、文化、外傭等眾多議題,根本和你的支持者最接近,卻早在區選你派人「追擊」前,就被你的節目多次點名看待;與此同時,多少核心百倍的民主黨人則不獲垂青。傳遞的訊息,究竟是他們因為身為民主黨員被追擊,還是因為比一般民主黨人更接近你的理念才被追擊?假如是後者,和「票債票償」有甚麼關係?
•你說希望通過參加區選來傳訊,理應為了接觸新的受眾。但你的候選人大多毫無地區經驗,只派傳單,是不可能認識新受眾的,而事實上,對你的文宣有興趣的人,只能是早就接觸你、愛慕你的網台聽眾。須知到,做地區工作不等於「妥協」,因為這也是唯一的傳訊渠道,讓街坊通過蛇宴的是非,認知你口中的大是大非。現在傳遞的訊息,是否放棄這類主流選民?假如是這樣,就是你把全港熱血人都武裝起來,根據所有主流學者的共識,頂多就是10%、15%了,那是否就要香港的85-90%選民另外歸邊,像澳門那樣?
•假如區選是為了在全港、而不是在地區造勢,在這個選舉,你最能傳訊的機會,原是你親身挑戰民主黨元老,以帶動媒體注視,起碼我們可以期望一場精彩的辯論演出,但你同伴在你們的節目卻說嗎,你因「事忙」,錯失報名時間。你們當中唯一有頭條知名度的青年,偏偏只關注工聯會的星級對手,卻不是先滅「偽民主派」了,然則何以你的同路人卻批評長毛追擊民建聯是「敵我不分」?選民又怎會不把你們捆綁在一起?
•你的候選人沒有地區服務,若是真正為了傳訊,更應劃一在宣傳品高舉「懲罰民主黨」。然而你們個別候選人的訊息,卻是「青年關心青年」一類主流之作,傳單甚至找不到明顯與「懲罰民主黨」相關的傳訊,那時候,你卻推說人民力量不是政黨了。就算不是吧,只是選民收到這樣的單張,不會增強他們投你們票的意欲,卻會產生了傳訊的誤會,怎不會視你和民主黨為同路人?
•你以沒有參加協調、相關候選人有勝算,解釋與盟友公民黨「撞區」的故事。其實,在傳訊的角度,在沒有民主黨人的選區,不論勝算,你們根本不應參選,你們不是因為「懲罰民主黨」才成立、不為勝算的嗎?你說剩下來的民主派大敗沒甚麼大不了,反之亦然:放棄不能傳訊、自稱有勝算的選區,又有何大不了?
四、15%的上限,5%的下限:其他怎麼辦?如何圓夢?
你是教授傳播理論的前輩,自然深知香港人有一套百搭核心價值,「和平理性講道理」,可以掩飾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暴力。諷刺的是,就是對這個制度最不滿的人、最討厭民主黨的人,不少卻也是最對你們不滿的人;在互聯網這個你的天地,只要隨便一句說話質疑你的綱領,就自然有你的支持者,以最人身攻擊的態度、台南地下電台式陰謀論回應,這些帽子,都是你的口頭禪。這種「論」政文化,只會令香港民智倒退二十年,即令我等在筆戰的環境長大,也教人眼界大開。
我不認為任何正常人,可以通過這樣的待遇,發掘你口中的社會不公義;反而相信有不少有心人,因為這樣的風氣,而對政治倍加犬儒。你若說香港人「奴性太重」,更應該教導社會甚麼是香港應珍視的核心價值,這才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但縱觀香港的大多數,我不相信有太多人願意被你的方法教導;而能普遍為沈默多數接受的學者、律師,能教化社會的,卻被你嘲弄得體無完膚。
當社會不斷接收來自同一體系(即你)的混雜訊息,只可能有兩種回應:信任你的,自然相信一切只是技術層面的少許偏差,不要問,只要信,總會夢想成真,遍地開花,否則就是失敗主義──你知道,無論是赤軍還是赤柬,內鬨到最後一人,也不會忘記自居正確路線,相信明天就能死後重生。
但不信的、沒有慧根的、跟不上你的偉大部署的、按世俗邏輯思路的我輩不學無術凡夫俗子,難免要問掃興的問題:你既然天天要別人交出路線圖,你引領我們的路線圖,在信仰以外,又在哪裡?社會大多數人能入信嗎?若是不能,公眾難免鎖定,這是作為訊息發佈者的你故意為之,目的根本不是傳訊,亦不以路線遍地開花為職志,反似希望為這路線的支持設定上限(不對新票源傳訊、也不爭取任何盟友)、又鎖定其下限(不顧傳訊效果來爭取與反民主黨關係薄弱的選票),不過為固化你們在香港政治光譜那5-10%、頂多15%的一席之地。
五、甚麼是政治倫理?
至於信不信,反正不同人會自行判斷,而判斷準則,難免會參考教授個人的政治倫理。你經常批評別人沒有政治倫理,就此,回到這文章的切入點,我希望請教一二:
你以Roundtable接受葉氏捐款為「投共」,但上述無條件捐款,實在只佔這機構開支約一成,它的正式來源是葉氏夫婦基金會,其他財源由政府到企業有數十種。我們今天有十多名員工,是一點一滴、不是網絡打手槍的成果,按此要扣任何帽子,我們都沒辦法。只是若你的邏輯成立,你主理社民連時,被指以「友誼價」使用江湖朋友物業為總部,是為與資助同,難道就成了被資助的黑社會支部?
請林輝當Roundtable總幹事,算是我的決定,與他人無關,若他和其他員工在接受上述基金會捐款的機構工作就等同「投共」,葉氏自己的研究所曾直接聘請的吳志森、陳雲等先生,理應更屬黨員了。他們投了共沒有?在你口中,誰的意見稍有不同,就是共產黨;誰離開,就是叛徒(那時又不是甚麼「君子絕交不出惡言」了),甚或算出身、算三代。香港人對共產黨恐懼,一大部分原因就是討厭這類作風,己所不欲,何必施於人?
你昔日為Roundtable賜序、多次來我們的活動演講,白紙黑字說我等「不拍馬匹、不受人惑」,當時你並非不知相關捐款,這不是踢爆,而是我告訴你的,何以悟今是而昨非?你既在序言引述胡適說「做學問要不疑處有疑」,何以對你有疑的學者,不論老少,由馬嶽一代到我們一代,卻都成了學棍?你說「仗義每多屠狗輩」。但回頭看,屠狗輩一定仗義嗎?
六、那些年……
這些問題,才疏學淺的我不懂得答,不喜歡以陰謀論強不知為己知,更不敢以「亂倫」斥之。毛主席說「與人鬥其樂無窮」,你則有名言曰「樹敵為樂」,然此樂何所樂,社會因汝之樂被阻隔傳訊於你何所益,恕我難解。你曾向特首介紹孟子說「不仁者而居高位是播惡於眾也」,想必亦知孟子言「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如今學界提起侮學術人,多想起林瑞麟與教授,能團結新一代社會人物的,似乎也唯有你倆,何苦,在下亦不明白。這樣下去,新一代不是對政治完全絕望,抽身他去,就是徹底庸俗化,所有人都長大了,還停留在那些年的打手槍階段。我毫無參政的念頭,只是不忍我們這一代,要面對這樣的結局。無論是你,還是民主黨的前輩,是否都是時候退下來,讓沒有包袱的新一代輕身上路?
但願時光停留在那些年,我們每天期待你的節目,你還會客串當足球評述員,記得當愛華頓爆冷得足總杯,你願賭服輸在全港觀眾面前咬香蕉,那時大班、陶傑、華叔、李慧玲、長毛、蔡子強,還不是你口中的「走狗」、「十九」、「老狗」、「八婆」、「長毛賊」與「情聖」。在你被打壓時,我們專門到你的牛肉麵店探望你;你九十年代的著作,我珍而重之的放在書櫃;這些年來,我從來對你行師禮,畢恭畢敬,從沒有以陰謀論談論你,只會在背後為你辯解,你應深知。說到底,你的言教給了我們政治學啓蒙,身教則示範了你的名言:政治不是人玩的,這些,都教人受用終生。
Simon
PS:本文原寫於區選前數天,用了三個小時,原來只是支持一下被人身攻擊的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在報紙發表,我也不希望在大眾媒體寫非國際關係的東西,而且內容也不很滿意。不過反正寫了,經過昨天,稍作更新,似乎也不妨轉帖給朋友。要是你不是朋友,人生苦短,就請不要閱讀和回應了。
區選前,因為對選舉的不同意見,你在網絡平台,以「投共」猛烈批評林輝和陳景輝等青年朋友,理據是林輝的工作單位Roundtable接受前特首特別顧問葉國華先生的捐款,「論證」過程之粗口含量,雙方似是殺父仇人,即便我等對之習以為常,亦覺詫異。此前,閣下亦曾多次以不學無術等理由,點名批評不同與你立場出現分歧的青年學者為「蛋頭學棍」;其他就區選期間對民主黨等的人身攻擊,一葉知秋。我並非這類節目的聽眾,一般不會評論本土政治,基於從小對教授的敬重,你以往說我可當副局長也好、不學無術也好,我從來一笑置之。
但當「投共」這調兒,又在你的「票債票償」運動重播,而這個運動,我們實在難以理解,我想,這值得以政治傳訊框架分析你的運動的問題,以及誅心之論對社會、對學界的傷害。由於我不會再寫,此刻也不怕觸及選情,就成了一篇長文。一次選舉的得失,可以說並不重要;泛民(一般人的定義、不是你的定義)失利,有其組織、地區、動員、大氣候諸般原因,也不應被主要歸咎為你的責任;但你在這個運動究竟對香港傳遞了甚麼訊息,卻是重要的問題,而且,也是你的責任。
一、當「泛民」Vs和平理性民生實務發展風度
據你的說法,民主黨在政改出賣民主,所以欺騙性比建制派更大,所以應率先打擊;又由於民主黨等同建制派,所以建制派漁人得利,只是「偽命題」。究竟民主黨是否還屬泛民,這確是應讓選民決定的,不少人確實對民主黨上一代政客有不同程度的不滿,傳統民主派由理念到組織網絡、地區工作,都大有改善空間。我肯定人民力量的支持者(無論數目有多少)不少在真誠地追隨這理念,對個別朋友欣賞佩服,假如有合適的分工,他們是其他泛民團體沒有的人才。
但你說你有真理,真理報、真理教也會有真理;一個運動得以成功,傳訊才是關鍵。無論是援引Karl Deutsch的政治溝通論、Robert Jervis的國際關係錯覺論、還是互聯網時代的傳訊論,政治傳訊,必須讓受眾明白你的理念,重點是(1)擴大你作為訊息發佈系統的接觸面、(2)增強你接受反饋和改良訊息的能力和彈性,和(3)令受眾多元化。這些準則,都和你的運動似乎相反。
須知政治傳訊的成效,不應以利益為準。試舉一例:假如你下回說公民黨的環保取向出賣港人,以環保劃界又搞「追擊」、「票債票償」,就算在網絡聲嘶力歇,也不等於投票給你的,是基於你的新論而投,因為不少人認識的你,還定格在回憶的毓民;那樣的傳訊效果,就算你高票當選,也不足道,遑論落敗。
在目前這個不完整的訊息體系,選民投票給你們,可以代表你說的對民主黨和建制派都不滿,但也可以是把你和民主黨歸類為同路人、再二擇其一;有意投票懲罰民主黨的選民,固然可能認同你的敵人定性,但也可能只要輕罰民主黨,不知道你要把他們往死裡打。全香港多少人知道、認同你們說「三分天下」的目標,這是極大的疑問,以下會詳述。
相反的是,另一方的傳訊,卻十分成功:拒絕投票給民主黨、公民黨、民協等的人,可以是對他們有各自各不滿,但也可能是從來分不清你們的差別,例如誤會你還在代表泛民,你的追擊代表著泛民的新風格。我們可以不喜歡新民黨或愛護香港力量,但必須承認它們策略的奏效:這策略,正是利用了你的運動製造的訊息落差,作自己的有效傳訊,將所謂「激進暴力」(不完全是議會那些、更是他們眼中你針對民主黨那些不必要的人身挑釁),標籤於整體泛民身上,讓人得到「泛民班友好亂」的訊息;再基於你和公民黨在公投運動的結盟,將「暴力」與「訟棍」綑綁,對此,從《文匯報》到愛護香港力量的文宣,都表達得清晰不過。像你的老對手白韻琴女士,只要左一句理性、右一句務實,選民又在電視看到你們的追擊動作、知道你們的候選人都不重視地區工作,繼而認定兩者的關連(泛民就是不做地區工作、愛搞挑釁式追擊),選擇,就會條件反射地出現。
結果,建制派成功將「泛民」,傳訊為和平、理性、民生、實務、發展、風度、的對立,這,就是成功的傳訊。
二、一加一不等於二:「三分天下」還是「一鑊熟」?
你可能會說,「這與我何干呢?」但須知到,無論你說甚麼,訊息都是不出香港人網的,我的中產朋友大多不能分辨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八十後,只相信你和公民黨、民主黨就像民建聯和公聯會的關係,反而對新民主同盟、獨立泛民印象模糊,因為他們沒有太多負擔。
一些政府朋友私下早言明,這次選舉的目標,就是通過這個訊息落差,製造其眼中的「一鑊熟」,而不是你說的「三分天下」;你儘管不殺伯仁(因為殺不了),即便不算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這些「伯仁」,也會為你而死。理論上,若建制操局者當你和民主黨都是泛民,應該把你們的總票數,算為泛民應有得票,例如2000+200=2200,來與建制派的得票(例如2500)比較。但實際上,他們的算法卻不是這樣,而是在上述基數打兩個折扣:反外傭和反暴力,相信有了兩種民粹主義的夾擊,泛民的中產基本盤就會流失,即假定沒有了這200,2000卻可能會湧現原來的500,加上這些票源接近溫和建制派,一來一回,那才是泛民正常發揮的水平。有了「票債票償」(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在個別選區,1+1不等於2,反而可能變成0.5。
你無疑吸引了一些以往不關心政治的朋友發聲,或你說的「拉闊了光譜」,但那已變成你自己的光譜,而且不見得這反映「年青人出來投票」;更糟糕的是,你對(前)同伴的挑釁絕非和平分手,令「和平理性」一類在香港最有叫座力的空話,被建制派壟斷;但最致命的,還是你似乎反動員了那些很不滿你們行為的所謂沈默大多數。你說投票率高,你有功勞,其實這現象,可能因為建制派動員,可能是你的魅力動員,但難道不可能是你反動員出來、或右翼民粹主義根據你的形象動員出來?這又是誰的功勞?
假如你們的選票,一律來自要把民主黨往死理打的死忠支持者,「票債票償」,原來亦不失王道:畢竟如你所言,選民沒有選擇,也可以投白票。假如你們大量當選,取代民主黨領導香港民主運動,甚至全軍覆沒、但能給港人切實可行的路線圖,讓社會起碼有信心在你的路線領導下,民主運動的支持會回到六成,大家亦自欽敬。但撫心自問,你真的想過你的路線有執政的可能,或起碼是製造廣義的泛民執政的可能嗎?假如香港真的有很多人不滿民主黨,卻更不滿你,這不是很諷刺嗎?
假如你們的選票、泛民的失票部分來自傳訊不清晰的誤會,而發放訊息的一方,明知道上述傳訊落差會出現,而沒有盡力避免誤會出現,無論對最終結果有沒有關鍵影響,這,恐怕卻是詭道、魔道。當然,100%成效的傳訊是不可能的,但你既然深知香港人習慣二分法,你的傳訊,卻實在有太多奇怪之處:
三、區選傳訊的奇怪矛盾:伯仁為你而死?
•你相信打擊民主黨應打擊全黨,即使有黨員支持你用來劃線的公投也一視同仁,除非像法輪功說的「退黨保平安」。但在傳訊角度,若黨的任何個體不應被厚待,則邏輯上,他們個人更不應被苛待。以民主黨青年候選人羅健熙、區諾軒為例,他們在保育、文化、外傭等眾多議題,根本和你的支持者最接近,卻早在區選你派人「追擊」前,就被你的節目多次點名看待;與此同時,多少核心百倍的民主黨人則不獲垂青。傳遞的訊息,究竟是他們因為身為民主黨員被追擊,還是因為比一般民主黨人更接近你的理念才被追擊?假如是後者,和「票債票償」有甚麼關係?
•你說希望通過參加區選來傳訊,理應為了接觸新的受眾。但你的候選人大多毫無地區經驗,只派傳單,是不可能認識新受眾的,而事實上,對你的文宣有興趣的人,只能是早就接觸你、愛慕你的網台聽眾。須知到,做地區工作不等於「妥協」,因為這也是唯一的傳訊渠道,讓街坊通過蛇宴的是非,認知你口中的大是大非。現在傳遞的訊息,是否放棄這類主流選民?假如是這樣,就是你把全港熱血人都武裝起來,根據所有主流學者的共識,頂多就是10%、15%了,那是否就要香港的85-90%選民另外歸邊,像澳門那樣?
•假如區選是為了在全港、而不是在地區造勢,在這個選舉,你最能傳訊的機會,原是你親身挑戰民主黨元老,以帶動媒體注視,起碼我們可以期望一場精彩的辯論演出,但你同伴在你們的節目卻說嗎,你因「事忙」,錯失報名時間。你們當中唯一有頭條知名度的青年,偏偏只關注工聯會的星級對手,卻不是先滅「偽民主派」了,然則何以你的同路人卻批評長毛追擊民建聯是「敵我不分」?選民又怎會不把你們捆綁在一起?
•你的候選人沒有地區服務,若是真正為了傳訊,更應劃一在宣傳品高舉「懲罰民主黨」。然而你們個別候選人的訊息,卻是「青年關心青年」一類主流之作,傳單甚至找不到明顯與「懲罰民主黨」相關的傳訊,那時候,你卻推說人民力量不是政黨了。就算不是吧,只是選民收到這樣的單張,不會增強他們投你們票的意欲,卻會產生了傳訊的誤會,怎不會視你和民主黨為同路人?
•你以沒有參加協調、相關候選人有勝算,解釋與盟友公民黨「撞區」的故事。其實,在傳訊的角度,在沒有民主黨人的選區,不論勝算,你們根本不應參選,你們不是因為「懲罰民主黨」才成立、不為勝算的嗎?你說剩下來的民主派大敗沒甚麼大不了,反之亦然:放棄不能傳訊、自稱有勝算的選區,又有何大不了?
四、15%的上限,5%的下限:其他怎麼辦?如何圓夢?
你是教授傳播理論的前輩,自然深知香港人有一套百搭核心價值,「和平理性講道理」,可以掩飾一切不合理的制度暴力。諷刺的是,就是對這個制度最不滿的人、最討厭民主黨的人,不少卻也是最對你們不滿的人;在互聯網這個你的天地,只要隨便一句說話質疑你的綱領,就自然有你的支持者,以最人身攻擊的態度、台南地下電台式陰謀論回應,這些帽子,都是你的口頭禪。這種「論」政文化,只會令香港民智倒退二十年,即令我等在筆戰的環境長大,也教人眼界大開。
我不認為任何正常人,可以通過這樣的待遇,發掘你口中的社會不公義;反而相信有不少有心人,因為這樣的風氣,而對政治倍加犬儒。你若說香港人「奴性太重」,更應該教導社會甚麼是香港應珍視的核心價值,這才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但縱觀香港的大多數,我不相信有太多人願意被你的方法教導;而能普遍為沈默多數接受的學者、律師,能教化社會的,卻被你嘲弄得體無完膚。
當社會不斷接收來自同一體系(即你)的混雜訊息,只可能有兩種回應:信任你的,自然相信一切只是技術層面的少許偏差,不要問,只要信,總會夢想成真,遍地開花,否則就是失敗主義──你知道,無論是赤軍還是赤柬,內鬨到最後一人,也不會忘記自居正確路線,相信明天就能死後重生。
但不信的、沒有慧根的、跟不上你的偉大部署的、按世俗邏輯思路的我輩不學無術凡夫俗子,難免要問掃興的問題:你既然天天要別人交出路線圖,你引領我們的路線圖,在信仰以外,又在哪裡?社會大多數人能入信嗎?若是不能,公眾難免鎖定,這是作為訊息發佈者的你故意為之,目的根本不是傳訊,亦不以路線遍地開花為職志,反似希望為這路線的支持設定上限(不對新票源傳訊、也不爭取任何盟友)、又鎖定其下限(不顧傳訊效果來爭取與反民主黨關係薄弱的選票),不過為固化你們在香港政治光譜那5-10%、頂多15%的一席之地。
五、甚麼是政治倫理?
至於信不信,反正不同人會自行判斷,而判斷準則,難免會參考教授個人的政治倫理。你經常批評別人沒有政治倫理,就此,回到這文章的切入點,我希望請教一二:
你以Roundtable接受葉氏捐款為「投共」,但上述無條件捐款,實在只佔這機構開支約一成,它的正式來源是葉氏夫婦基金會,其他財源由政府到企業有數十種。我們今天有十多名員工,是一點一滴、不是網絡打手槍的成果,按此要扣任何帽子,我們都沒辦法。只是若你的邏輯成立,你主理社民連時,被指以「友誼價」使用江湖朋友物業為總部,是為與資助同,難道就成了被資助的黑社會支部?
請林輝當Roundtable總幹事,算是我的決定,與他人無關,若他和其他員工在接受上述基金會捐款的機構工作就等同「投共」,葉氏自己的研究所曾直接聘請的吳志森、陳雲等先生,理應更屬黨員了。他們投了共沒有?在你口中,誰的意見稍有不同,就是共產黨;誰離開,就是叛徒(那時又不是甚麼「君子絕交不出惡言」了),甚或算出身、算三代。香港人對共產黨恐懼,一大部分原因就是討厭這類作風,己所不欲,何必施於人?
你昔日為Roundtable賜序、多次來我們的活動演講,白紙黑字說我等「不拍馬匹、不受人惑」,當時你並非不知相關捐款,這不是踢爆,而是我告訴你的,何以悟今是而昨非?你既在序言引述胡適說「做學問要不疑處有疑」,何以對你有疑的學者,不論老少,由馬嶽一代到我們一代,卻都成了學棍?你說「仗義每多屠狗輩」。但回頭看,屠狗輩一定仗義嗎?
六、那些年……
這些問題,才疏學淺的我不懂得答,不喜歡以陰謀論強不知為己知,更不敢以「亂倫」斥之。毛主席說「與人鬥其樂無窮」,你則有名言曰「樹敵為樂」,然此樂何所樂,社會因汝之樂被阻隔傳訊於你何所益,恕我難解。你曾向特首介紹孟子說「不仁者而居高位是播惡於眾也」,想必亦知孟子言「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如今學界提起侮學術人,多想起林瑞麟與教授,能團結新一代社會人物的,似乎也唯有你倆,何苦,在下亦不明白。這樣下去,新一代不是對政治完全絕望,抽身他去,就是徹底庸俗化,所有人都長大了,還停留在那些年的打手槍階段。我毫無參政的念頭,只是不忍我們這一代,要面對這樣的結局。無論是你,還是民主黨的前輩,是否都是時候退下來,讓沒有包袱的新一代輕身上路?
但願時光停留在那些年,我們每天期待你的節目,你還會客串當足球評述員,記得當愛華頓爆冷得足總杯,你願賭服輸在全港觀眾面前咬香蕉,那時大班、陶傑、華叔、李慧玲、長毛、蔡子強,還不是你口中的「走狗」、「十九」、「老狗」、「八婆」、「長毛賊」與「情聖」。在你被打壓時,我們專門到你的牛肉麵店探望你;你九十年代的著作,我珍而重之的放在書櫃;這些年來,我從來對你行師禮,畢恭畢敬,從沒有以陰謀論談論你,只會在背後為你辯解,你應深知。說到底,你的言教給了我們政治學啓蒙,身教則示範了你的名言:政治不是人玩的,這些,都教人受用終生。
Simon
PS:本文原寫於區選前數天,用了三個小時,原來只是支持一下被人身攻擊的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在報紙發表,我也不希望在大眾媒體寫非國際關係的東西,而且內容也不很滿意。不過反正寫了,經過昨天,稍作更新,似乎也不妨轉帖給朋友。要是你不是朋友,人生苦短,就請不要閱讀和回應了。
2011-11-08
日月潭
這回又去台灣,主要是入住「涵碧樓」,我認為是全台灣最好的酒店。
面對着日月潭,以簡約設計,出自澳洲的 Kerry Hill之手,但連日本人也感嘆它的禪味,甘拜下風。
如果你到過峇里島的兩家 Alila酒店,和馬來西亞蘭加威島的 Datai,就會看出 Hill的特色和個性,他的作品還出現在許多 Aman集團的酒店之中,每一間都是值得一住的。
涵碧樓的建成,最初資方要求有四百間房,但經過兩年長時間的討論和爭執,最後還是屈服,接受了設計家原來的九十六間房,有空間來浪費,才顯出當今這種氣派來。
每間房都面對着日月潭,還特地設計了一個百多呎的大陽台,有沙發讓客人坐着觀賞湖景。印象猶深的是一艘捕魚的小船,船上有個方型的網和一間小屋,可以住人,這是古代的工具,有個名稱,叫「罾筏」。
房間當然更為寬敞,在海拔近千呎的高地上,入夜寒冷,就算有暖氣也不夠。這時,用遙控器一按,壁爐即生出火來,每間房皆備,成為特色。
日月潭的面積,水滿時有八點四平方公里,環湖一周,是三十七公里,但從高處望下,湖並不顯得很大,它與西湖為姐妹湖,問那個是姐姐,那個是妹妹?答案是日月潭。
這引起浙江人的倪匡兄和團友張文光兄的不滿,因為在平地看,西湖到底大得多,和台灣的官員吵了起來,醉後大駡。
對方也不生氣,後來,倪匡兄回香港在網上一查,顯然日月潭比較大,即刻寫信去道歉,這是外星人可愛的地方。
(蔡瀾)
面對着日月潭,以簡約設計,出自澳洲的 Kerry Hill之手,但連日本人也感嘆它的禪味,甘拜下風。
如果你到過峇里島的兩家 Alila酒店,和馬來西亞蘭加威島的 Datai,就會看出 Hill的特色和個性,他的作品還出現在許多 Aman集團的酒店之中,每一間都是值得一住的。
涵碧樓的建成,最初資方要求有四百間房,但經過兩年長時間的討論和爭執,最後還是屈服,接受了設計家原來的九十六間房,有空間來浪費,才顯出當今這種氣派來。
每間房都面對着日月潭,還特地設計了一個百多呎的大陽台,有沙發讓客人坐着觀賞湖景。印象猶深的是一艘捕魚的小船,船上有個方型的網和一間小屋,可以住人,這是古代的工具,有個名稱,叫「罾筏」。
房間當然更為寬敞,在海拔近千呎的高地上,入夜寒冷,就算有暖氣也不夠。這時,用遙控器一按,壁爐即生出火來,每間房皆備,成為特色。
日月潭的面積,水滿時有八點四平方公里,環湖一周,是三十七公里,但從高處望下,湖並不顯得很大,它與西湖為姐妹湖,問那個是姐姐,那個是妹妹?答案是日月潭。
這引起浙江人的倪匡兄和團友張文光兄的不滿,因為在平地看,西湖到底大得多,和台灣的官員吵了起來,醉後大駡。
對方也不生氣,後來,倪匡兄回香港在網上一查,顯然日月潭比較大,即刻寫信去道歉,這是外星人可愛的地方。
(蔡瀾)
2011-09-24
山崎豐子和《不沉的太陽》
一個多月前,收到敏儀電郵,囑我看山崎豐子的書《不沉的太陽》。我迷張美人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當然第一時間撲出去書店買書,好跟美女有更多交流。想不到遍尋不獲,香港的書店沒有,大陸的書店同樣沒有。員工坦承,「太厚了,現在誰還會有耐心看這麼厚的書?還三大本!所以不敢進貨。」請書店幫我訂書,員工在網絡搜索一番,無奈道,「此書已絕版,不能訂購。」後來,我託神通廣大的朋友天晴出手,才總算弄到了一套新書。
新書一到手,便再也放不下了,這本書,基本上是真人真事。山崎豐子透過筆下人物恩地元的遭遇揭露他所服務的公司國民航空內部種種弊端,當中的權力傾軋、派系爭鬥、政商媒體的勾結、粉飾太平的無情冷酷令人扼腕長嘆。記者出身的山崎豐子,用近乎寫實的手法寫作,令人虛實莫辨,以致這本書出版後,受到日航公司高管及運輸省官員強烈施壓,日航更透過律師要山崎豐子撤回小說的發行,及終止電影、電視拍攝計劃。還要求山崎豐子發表聲明,《不沉的太陽》是虛構小說,與日航無關。這一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措正好有力反證了這本書的可信度,也讓人見識了大公司的霸道。
誠意向大家推介,中文版由台灣皇冠出版,大家可透過網絡訂購,亦可從本港部分圖書館借閱。
(高慧然)
新書一到手,便再也放不下了,這本書,基本上是真人真事。山崎豐子透過筆下人物恩地元的遭遇揭露他所服務的公司國民航空內部種種弊端,當中的權力傾軋、派系爭鬥、政商媒體的勾結、粉飾太平的無情冷酷令人扼腕長嘆。記者出身的山崎豐子,用近乎寫實的手法寫作,令人虛實莫辨,以致這本書出版後,受到日航公司高管及運輸省官員強烈施壓,日航更透過律師要山崎豐子撤回小說的發行,及終止電影、電視拍攝計劃。還要求山崎豐子發表聲明,《不沉的太陽》是虛構小說,與日航無關。這一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措正好有力反證了這本書的可信度,也讓人見識了大公司的霸道。
誠意向大家推介,中文版由台灣皇冠出版,大家可透過網絡訂購,亦可從本港部分圖書館借閱。
(高慧然)
2011-09-07
葱拉麪
這次去大阪,住在日航,附近有一間連鎖拉 麪店叫神座,每天營業時間長達 21小時,是宵夜的好去處。跟一蘭不同,一蘭是香港人「朝聖」的地方。神座卻幾乎沒有遊客,坐在裏面的,幾乎是清一色當地人。在門外的自助售票機付了款,點了食物,便可以推門入座了。跟一般拉 麪店相比,神座的面積偏大,但任何時段去,都坐滿食客,牆上近天花位置更滿佈名人、明星的簽名,可見它口碑甚好。
我絕非 麪癡,但是,神座拉 麪卻令我念念不忘。與一般日本拉 麪濃稠的湯底不同,神座的湯底加入大量椰菜及腩肉熬製,厚度適中,透着清甜。神座的拉 麪,份量大得驚人,但 麪質好,吃到最後, 麪身仍爽滑,麥香怡人。店內最受歡迎的是叉燒溫泉蛋拉 麪,上班一族喜歡再加兩個小小的飯糰,可以視作一個早午餐。
芽菜、昆布、葱、溫泉蛋、半熟蛋等,一百日圓一份,可隨意添加。我最喜歡加葱,切得細碎的日本青葱,倒入褐色的 麪湯,如大地盛放的生命,郁郁葱葱,讓人見之心喜。葱的清香與湯底的甘甜相融,為口腹帶來大滿足。
我念念不忘的另一款 麪,同樣用葱調製,那是杭州的葱油拌 麪, 麪是甚有嚼勁的手拉 麪,葱是江南小葱,油是豬油,鹹鮮清香,吃的,是一份懷舊的情懷。
(高慧然)
我絕非 麪癡,但是,神座拉 麪卻令我念念不忘。與一般日本拉 麪濃稠的湯底不同,神座的湯底加入大量椰菜及腩肉熬製,厚度適中,透着清甜。神座的拉 麪,份量大得驚人,但 麪質好,吃到最後, 麪身仍爽滑,麥香怡人。店內最受歡迎的是叉燒溫泉蛋拉 麪,上班一族喜歡再加兩個小小的飯糰,可以視作一個早午餐。
芽菜、昆布、葱、溫泉蛋、半熟蛋等,一百日圓一份,可隨意添加。我最喜歡加葱,切得細碎的日本青葱,倒入褐色的 麪湯,如大地盛放的生命,郁郁葱葱,讓人見之心喜。葱的清香與湯底的甘甜相融,為口腹帶來大滿足。
我念念不忘的另一款 麪,同樣用葱調製,那是杭州的葱油拌 麪, 麪是甚有嚼勁的手拉 麪,葱是江南小葱,油是豬油,鹹鮮清香,吃的,是一份懷舊的情懷。
(高慧然)
西九夜空爵士樂
得感謝讀友的提醒,不然便會錯過在西九龍海濱長廊聽爵士樂( Jazz)的機會。
對爵士樂是個門外漢,買了好些不同年代、不同樂手的 CD聽,可仍然只停留在欣賞、啱聽的層次,對甚麼門派,甚麼大師還是記不牢,更不要說能像村上春樹那樣信手拈來把爵士名人名曲如 Duke Ellington、「惡星情人」放在自己的文章,讓作品除了知性,又像有音樂伴讀一般。
還好,爵士音樂本來就比較隨意隨心,充滿即興的元素,不太講究規矩規則(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記不得何家何派何人都不會減低欣賞的興味。記得某一年到芝加哥採訪美國大選,臨走前特地到城中算是有名的 Jazz酒吧混了一個晚上。酒吧的裝潢佈局有點老舊,威士忌也只有 Jack Daniel's之類的選擇。可演奏、演唱的無名樂手全情投入在自己的爵士樂中,盡情的玩自己喜歡的樂曲,誰也不理,誰也不管。沒多久,不知是多喝了幾杯還是甚麼,矇矓的燈光變得像點點星光,大家就像坐在星空下聽 Jazz一樣,舒服得很,連本來平平淡淡的 Jack Daniel's也變得特別芳醇。
讀友說,今次西九長廊的爵士音樂會有幾個不同的表演場館讓觀眾自由進出,隨時欣賞世界各地不同爵士樂手表演,例如有像 Frank Sinatra、 Billie Holiday般悠閒輕鬆的 Freddy Cole,還有演奏古巴音樂的樂手……。曾經在西九長廊逛了一下(還喝了些酒),景致委實不錯。從黃昏開始,落日的昏黃逐漸讓路給華麗夜燈,教人覺得這個城市還是有點魅力的。能一邊看維港風景一邊聽着不同的爵士樂手即興表演,肯定是更過癮的經驗。
糟了,沒有問清楚朋友,場地內有沒有賣點威士忌的水吧,若果有的話可真是絕配、是 perfect mariage。
(盧峯)
對爵士樂是個門外漢,買了好些不同年代、不同樂手的 CD聽,可仍然只停留在欣賞、啱聽的層次,對甚麼門派,甚麼大師還是記不牢,更不要說能像村上春樹那樣信手拈來把爵士名人名曲如 Duke Ellington、「惡星情人」放在自己的文章,讓作品除了知性,又像有音樂伴讀一般。
還好,爵士音樂本來就比較隨意隨心,充滿即興的元素,不太講究規矩規則(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記不得何家何派何人都不會減低欣賞的興味。記得某一年到芝加哥採訪美國大選,臨走前特地到城中算是有名的 Jazz酒吧混了一個晚上。酒吧的裝潢佈局有點老舊,威士忌也只有 Jack Daniel's之類的選擇。可演奏、演唱的無名樂手全情投入在自己的爵士樂中,盡情的玩自己喜歡的樂曲,誰也不理,誰也不管。沒多久,不知是多喝了幾杯還是甚麼,矇矓的燈光變得像點點星光,大家就像坐在星空下聽 Jazz一樣,舒服得很,連本來平平淡淡的 Jack Daniel's也變得特別芳醇。
讀友說,今次西九長廊的爵士音樂會有幾個不同的表演場館讓觀眾自由進出,隨時欣賞世界各地不同爵士樂手表演,例如有像 Frank Sinatra、 Billie Holiday般悠閒輕鬆的 Freddy Cole,還有演奏古巴音樂的樂手……。曾經在西九長廊逛了一下(還喝了些酒),景致委實不錯。從黃昏開始,落日的昏黃逐漸讓路給華麗夜燈,教人覺得這個城市還是有點魅力的。能一邊看維港風景一邊聽着不同的爵士樂手即興表演,肯定是更過癮的經驗。
糟了,沒有問清楚朋友,場地內有沒有賣點威士忌的水吧,若果有的話可真是絕配、是 perfect mariage。
(盧峯)
老偵探小說王
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小說,當然以《麥田捕手》和《在路上》這兩部為代表,充滿文藝性,很多人都不會欣賞,但大家都說了,不看不行,也就跟風地買了一本。
至於膾炙人口的,卻被文藝界視為旁門左道,其中的佼佼者,是一個叫米奇.史賓尼 Mickey Spillane的作者,他筆下創造的主角,私家偵探麥克漢瑪,是當年讀者的英雄。
第一部成名的是《我是陪審員 I, The Jury》 1947,承繼了一貫偵探小說的作風,硬漢,酗酒,惹禍,愛的都是毒蠍美人。性描寫都是壓抑着,沒有當今的那麼露骨,但談到暴力,就十分詳盡,這都是因為米奇早年在漫畫機構工作過,創了不少的人物和故事的情節有關。
所以批評他的小說是膚淺的,他也不在意,在當年,要求一份工作維生是不容易的。接下來,是《我的槍是快的 My Gun is Quick》 1950和《復仇是我的 Vengeance Is Mine》 1950、《大屠殺 The Big Kill》 1951、《長久的等待 The Long Wait》 1951、《一個寂寞的晚上 One Lonely Night》 1951。到了一九五二,他寫的《吻死我吧 Kiss Me Deadly》也被改編成電影,成為偵探小說電影的小經典。
之後,米奇雖然繼續寫,但市面賣得多的是愛情故事,他也漸被讀者遺忘了。米奇的長相也像他書中的人物,所以荷里活也請過他當男主角,皆不經傳。米奇在二○○六年死去,最近才發現了他三部未出版過的小說《女人,去死吧 Lady, Go Die﹗》、《綜合體九十 Complex 90》和《大麻王 King Of The Weeds》,若出版商大肆宣傳,也許會捲起另一番熱潮,讓年輕讀者重新認識這老偵探小說王。
(蔡瀾)
至於膾炙人口的,卻被文藝界視為旁門左道,其中的佼佼者,是一個叫米奇.史賓尼 Mickey Spillane的作者,他筆下創造的主角,私家偵探麥克漢瑪,是當年讀者的英雄。
第一部成名的是《我是陪審員 I, The Jury》 1947,承繼了一貫偵探小說的作風,硬漢,酗酒,惹禍,愛的都是毒蠍美人。性描寫都是壓抑着,沒有當今的那麼露骨,但談到暴力,就十分詳盡,這都是因為米奇早年在漫畫機構工作過,創了不少的人物和故事的情節有關。
所以批評他的小說是膚淺的,他也不在意,在當年,要求一份工作維生是不容易的。接下來,是《我的槍是快的 My Gun is Quick》 1950和《復仇是我的 Vengeance Is Mine》 1950、《大屠殺 The Big Kill》 1951、《長久的等待 The Long Wait》 1951、《一個寂寞的晚上 One Lonely Night》 1951。到了一九五二,他寫的《吻死我吧 Kiss Me Deadly》也被改編成電影,成為偵探小說電影的小經典。
之後,米奇雖然繼續寫,但市面賣得多的是愛情故事,他也漸被讀者遺忘了。米奇的長相也像他書中的人物,所以荷里活也請過他當男主角,皆不經傳。米奇在二○○六年死去,最近才發現了他三部未出版過的小說《女人,去死吧 Lady, Go Die﹗》、《綜合體九十 Complex 90》和《大麻王 King Of The Weeds》,若出版商大肆宣傳,也許會捲起另一番熱潮,讓年輕讀者重新認識這老偵探小說王。
(蔡瀾)
2011-06-22
大埔熟食檔
往深圳的路上,經過大埔街市熟食檔,必光顧的有兩家。
第一是「平記麵家」,香港僅存的竹笙 麪舖,五指數不完,平記是其中之一,非常難得。
能選擇的種類並不多,湯 麪和乾撈兩種,要吃出 麪味,當然應該選後者。
所謂的健康 麪家宣揚只用植物油,但這家人的菜牌上,第一項就是「豬油撈 麪」,叫得堂堂皇皇,正氣浩然。
連蠔油撈 麪也下豬油,蝦子撈 麪最為精采,其他的是雲吞、水餃、魚蛋、牛丸和墨魚丸,就此而已。
到櫃台一看,有一堆切好的肥豬肉,用來包雲吞和水餃的,當然特別美味,叫碗淨雲吞水餃好了。
老板說年事已高,兒女沒興趣做下去,要吃,就快點去吧。
另一檔專賣魚蛋,推薦我吃的司機李先生說:「不可淨叫魚蛋,一定要連粉 麪才行,不然會給老板娘罵的。」
魚蛋上桌,一看個子每粒比普通的小一半左右。吃入口,唉呀呀,是久未嘗過的美味。
「我認得你,在電視上看過。」老板娘說。
以為對方對我友善,當今年老記性不好,正要舉起手機把店名記錄下來,她呼喝:「別拍了!」
果然兇,服了。
她不喜歡人家介紹,我偏要介紹,檔名叫「欽記」,在大埔鄉事會街八號,大埔綜合街市,二字樓,三十六舖。
而「平記麵家」,則在同一樓層的十二號舖。電話: 2658 4567
(蔡瀾)
第一是「平記麵家」,香港僅存的竹笙 麪舖,五指數不完,平記是其中之一,非常難得。
能選擇的種類並不多,湯 麪和乾撈兩種,要吃出 麪味,當然應該選後者。
所謂的健康 麪家宣揚只用植物油,但這家人的菜牌上,第一項就是「豬油撈 麪」,叫得堂堂皇皇,正氣浩然。
連蠔油撈 麪也下豬油,蝦子撈 麪最為精采,其他的是雲吞、水餃、魚蛋、牛丸和墨魚丸,就此而已。
到櫃台一看,有一堆切好的肥豬肉,用來包雲吞和水餃的,當然特別美味,叫碗淨雲吞水餃好了。
老板說年事已高,兒女沒興趣做下去,要吃,就快點去吧。
另一檔專賣魚蛋,推薦我吃的司機李先生說:「不可淨叫魚蛋,一定要連粉 麪才行,不然會給老板娘罵的。」
魚蛋上桌,一看個子每粒比普通的小一半左右。吃入口,唉呀呀,是久未嘗過的美味。
「我認得你,在電視上看過。」老板娘說。
以為對方對我友善,當今年老記性不好,正要舉起手機把店名記錄下來,她呼喝:「別拍了!」
果然兇,服了。
她不喜歡人家介紹,我偏要介紹,檔名叫「欽記」,在大埔鄉事會街八號,大埔綜合街市,二字樓,三十六舖。
而「平記麵家」,則在同一樓層的十二號舖。電話: 2658 4567
(蔡瀾)
訂閱:
文章 (Atom)